直属职能部门: (一) 行政部 (二) 会议展览部 (三) 宣传部(四) 组织联络部 (五) 综合部 (六) 国际合作与交流部 (七) 发明创业促进中心 (八) 产学研合作中心 (九) 高科技产业转化中心 (十) 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中心 直属机构: 海南分院 华东分院 陕西分院 东北分院 华西分院 广东分院 中医药分院 区块链研究院 |
匡廷云,女,1934年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家协会副会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匡廷云院士是中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20世纪70年代中期,匡廷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成为中国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取得了重大学术进展:揭示捕光叶绿素蛋白在膜上横向迁移调节激发能分配的规律;首次证明21kD膜蛋白是光系统I长波荧光发射的最初来源;提出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可能的动力学模型;首次发现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的组氨酸残基及原初电子受体去镁叶绿素受到光照破坏,提出了反应中心第二条电子传递链具有光保护功能的假设等等。 对中国光合作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光合作用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曾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并于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9年被评为中科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 她在国内开辟了叶绿体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中科院各种奖项多次。 匡廷云是中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家,是中国叶绿体膜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