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海山综合科考

 6月22日,我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完成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顺利靠港厦门。本航次是“科学”号第5次海山综合探测航次,科考队员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卡罗琳洋脊上南北走向的系列海山开展海底多学科综合探测,采集到大量生物、地质样品及原位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

  本航次共完成30个站位的水文、化学、生物等调查,包括每6小时一次共计5次的连续站作业,以及海山顶部一个站位的连续24小时观测。科考队员利用“发现”号深海缆控潜器(ROV)对海山进行了精细调查,下潜19次,获取860号深海巨型生物标本(超过255种生物)、85块岩石。这是“科学”号执行的5个海山航次中获取生物样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高的一个航次,获得物种总数约为过去单航次的两倍。

  航次中发现了稀有的海蛞蝓和未知的珊瑚、马蹄螺、深海扇贝、多毛类、海鞘等罕见深海生物,在寡营养海域的海山发现多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观察到多种深海生物的共存共生现象、深海虾孵卵及海星摄食柳珊瑚现象。

  航次还采集到许多此前未见过或见过但未采集到的生物样品,包括多种珊瑚、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活动能力强、非常难以采集的虾蟹和鱼等生物。这些丰富的样品和初步新发现将为海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

  “科学”号于5月18日从青岛起航执行本航次任务,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单位的80位科考船队员参与航次调查。  

“发现”号ROV下水

海底珊瑚林

海星、海百合和虾,旁边还有一株柳珊瑚

一株巨大的孔肋海绵上附着两种红色的虾和1个海百合

采集到的甲壳动物

海蛞蝓

三只不同大小的捕蝇草海葵和单体的长茎海绵共生在一起

一株巨大的白色帽状海绵如同披在金发上的头饰

多达10个海绵球的多体长茎海绵

深海海星摄食柳珊瑚

采集到的头部有两个大耳朵、身体半透明、吃了一肚子沙子的半索动物

海山底发现的身体半透明、又圆又胖的“海猪”(它是一种深海海参)

深海拍摄到的大虾背小虾“母子情深”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