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不“科”思议:跟随汇讲坛探索科学的新角度

科普、科创、科研与我们的生活须臾不离,它们在为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应该如何独立思考?科学如何以积极的方式进行传播?少年儿童的科技创新能力应如何培养?......

713日,上海7月汇讲坛“不‘科’思议”在徐汇区举办,由徐汇区委宣传部和SMG上海东方广播中心联合主办。汇讲坛自20163月创办起,每月均举办一场主题为“大家对话”的文化沙龙,每期邀请四位大咖以“剧场演讲”形式,分享各自专业锋芒,以“跨界对话”形式,展现思想交锋魅力。在科技发展时代,三位科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做客汇讲坛,与观众分享科学和哲学的奇妙之处。在讲坛之上,科学家们以科普、科创、科研为三个基准点,力图以亲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与哲学家对话。

作为国内最大科普网站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始终坚持“让科学流动起来”、“让科技变得有意思”的宗旨,致力于连接大众与科学,并倡导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让科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姬十三以《分享‘我’的科普之路》为演讲主题,从他所认为的科普入手,即翻译、广告、讲真话,引出其科普之路的最大场景辟谣——在信息流动快速的今天,据中国科协调查,我国只有8.47%的人具有科学素养,这意味着其谣言的传播速度相当快。从传播学基础和社会人际交往上进行考量,辟谣的背后不仅是科学问题,其牵涉甚广,非常复杂。所以在姬十三看来,科学从研究到传播这一过程实在太重要,不能只让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者参与,人人都应参与。

彭艳教授是一位80后的无人艇“精海女汉子”,她带来的《‘我’的海洋梦》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工科女博士的科研故事。在演讲中她不仅提到了大家对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者越来越尊重的现状,也谈到了其研究工作的使命之意:一个人的成长和所做之事是生命中最难走的那条路,只有经历了更多的孤独、寂寞、挫折,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她认为,在自己为海洋装备事业献身过程中,虽研究过程难熬,但能为国家所用、为人民付出是她心之所往之事。

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有什么作用?商汤科技创始人徐立关于人工智能的演讲为观众带来了答案。他以历史发展为开头,为观众解释了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了智能教育、智能医学、数据化营销、无人驾驶等多个板块。徐立在演讲中提到:“可能未来三到五年,人工智能将会逐步改变你生活的要素。当你回头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你的生活都被这些新的技术所重新定义了,而每个人都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

但科学的发展是两面性的,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触发的人类恐慌也不可避免:我们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机器人会不会脱离控制范围?人类的资源会不会被机器人所掠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吴冠军所带来的演讲《走出人类纪》引起了人们对这些问题新的思考。他说:在座你我都要做一件事情,怎么在这个世界制造更多的负熵,制造更多的秩序这在当下时代是刻不容缓的”他认为,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会让社会更加秩序化,当前看来,这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利的。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许多观众踊跃向专家提问,双方间思维的碰撞也让整个科学的话题更加深入。像熵是只会增加的,请问宇宙除了有热寂,会不会也有冷寂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是不是也能处理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的问题?”等问题更是让专家对观众思考之深惊喜不已。

科技时代最终走向何方无人知晓,而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时代的不确定之中。这种不确定性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不一样的挑战,从科学到哲学,从科研到科普,每一个行业的工作者都在这个不确定性中寻找自己内心的确定性。“如何生活?如何在时代中生活出美丽来?”不仅是哲学家吴冠军教授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思的问题。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