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疫苗虽难在短期内应用,但可做技术储备”

“广东已启动实施两批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主要以临床救治为核心导向,兼顾中长期需求,围绕重症肺炎临床救治、院感综合防控、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等方面,现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2月18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科研攻关组组长、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介绍了广东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进展情况。

据王瑞军介绍,在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广东已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株;率先从患者粪便中检测核酸阳性,随后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型冠状病毒。在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方面, 实行“肺炎1号”、磷酸氯喹科研临床试用,截至目前在广东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临床救治有效案例,并已在广东援助湖北的医疗救治中扩大试用。

同时,广东还部署了其他新药研发、老药新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抗炎治疗研究。智能消毒机器人、新冠肺炎影像学AI辅助诊断系统等“黑科技”应用于远程诊疗、疫情防控等领域。通过广东援建的远程医疗系统,使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实现了远程会诊直通市县区。3家企业已研发了30分钟以内的快速检测产品,已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快速审查通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早期,医院成为了交叉感染的主要场所之一。针对此,广东组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开展“院感防控”科技攻关,已研发生产出隔离病床、隔离诊台,并在9家医院投入使用。

针对公众关心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王瑞军透露广东已从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此三方面组织启动研发,当前取得阶段性进展。“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规律。紧急情况下,开发和审批的流程大大加快,但难以在短期内应用到当前疫情中来。”他表示,“希望疫苗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来并得到应用。但更希望,疫情能很快过去,这些疫苗最终派不上用场。但这些研发活动将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这类疫情做技术储备。”

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广东发动全社会力量研发防控技术和产品,现已收到各类申报材料近2000份。“对于一些防控疫情急需、基础条件较好的项目,纳入后续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给予支持,或推荐给有关地市给予支持。”王瑞军说。

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科研攻关,广东充分发挥部省联动、省市联动的制度优势。支持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专家参与科技部科技攻关应急专项,指导协调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发挥地方优势,组织开展科技应急攻关研究,全省省市两级财政投入超1.45亿元。此外,广东还加强与港澳、国际的各类双边、多边的科技合作。

春节期间,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成功构建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表达菌株之后,立即主动向全国无偿开放提供。“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科研人员要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把论文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王瑞军强调。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