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黑龙江从九个方面严查风险人员遏制疫情蔓延

黑龙江省对于风险人员的定位,即筛查人员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2月18日,黑龙江省召开了主题为“以更严的措施更严的执行向疫情发起总攻”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展”第19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组长孙殿军表示,对有感染新冠病毒风险的人群进行严格筛查,才能从源头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孙殿军说,为彻底落实风险人员筛查,黑龙江省组建了由28名疾控学术水平比较高的专家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对全省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指导。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整地了解黑龙江省疫情传播的规律,引起这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尽早找出疫情发展的整个轨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专家组在成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防疫工作的关口前移到最严格的一个程度。

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三个环节:找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随着疫情发展,医务人员、防治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一起研究,对新冠病毒性肺炎的整个传播轨迹、途径现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深入的认识。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隐形感染者找出来。流调人员就和公安人员一样,要找出传染源、隐性传染源。第一,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有长有短,一般是1~14天,但现在有的潜伏期可能更长一些,不过按照14天来算。第二,它的发病先缓后急,刚开始是比较平缓,过了一个星期以后,发病的话比较快,所以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过去寻找的是密切接触者,现在不仅找密切接触者,还要找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就像这是一个病人,然后找病人周围的人,再找周围的人,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措施。考虑到这次新冠病毒的流行特点,还要找有风险的人群。对有感染新冠病毒风险的人群进行严格筛查,才能从源头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和扩散。过去防治一个疾病,主要是把病人给隔离住,不让病毒往社会上播散。由于这次新冠病毒的流行特点,采取的措施是双隔离。把病人隔离住,把病人周围的人隔离住,同时把有风险的人员也找出来,把他们也要隔离住。甚至健康人这段时间也尽量不在社会上活动,这是把健康人也隔离住。 一个是病毒不出来,一个是病毒不进来,只有实行这些严格措施,才能够争取时间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黑龙江省对于风险人员的定位,即筛查人员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九个方面。第一个是到医院发热门诊、呼吸科就医的这些患者。农村没有发热门诊和呼吸科,只要是由于发热、呼吸系统症状到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就医的,都是风险人员。第二个是到药店购买退烧药、止咳药、抗病毒药物的这些人。第三个是医护人员。第四个是社会非常关注的养老机构护理和管理人员。包括流浪乞讨救助机构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第五个是公共区域服务人员中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有一些人员还得正常工作,保证民生,比如说超市的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等等。第六个是在机场、车站、高速路口与旅客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第七个是确诊病例行动轨迹中包含的公共场所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有些确诊病例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他们的行动造成了这些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也成了风险人员。第八个是复工复产、返程返岗人员中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这些人员。第九个是有病例报告小区住户中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这些家庭的全体成员。

之所以将这九类人员定位为有风险人员,主要是在前期的工作中发现这些人员确实是有高发的趋势。风险人员的标准有了,怎么去做呢?还是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去管理。发动各个单位,对自己单位的职工进行自查,同时还要通过个人申报、群众举报等方式,来尽最大可能查出有风险人员中新冠病毒的感染者,真正做到关口前移。

对于这些有风险的人员,主要有三个筛查流程。一是有风险人员的集中医学观察。各地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指导各县(市、区)统一安排集中隔离观察点,实施集中医学观察。二是对有风险人员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筛查。对检测阳性者,就近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确诊,并对确诊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密切接触者和有风险人员。三是有风险人员解除隔离。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且未有发热或上述临床表现的有风险人员予以解除隔离。

为规范隔离医学观察工作,黑龙江省先后下发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规范和要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规范和要求》。集中隔离由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对医学观察点和观察对象进行管理,而居家隔离也要按照规范和要求来操作。居家隔离提倡分居、分餐,做好家庭双隔离:有风险者自己隔离自己,同时家庭成员也要有与隔离者互相防护的意识。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