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省级贫困村的“小康路”

3月4日上午7点10分,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胡家村村民孙丽英准时来到村里的惠民工厂,测体温登记后,开始准备生产线上要用的零件。孙丽英高兴地说:“如今,在家门口就业,工资高又有保障宜,太幸福了,可谓是小康生活啊。”

层几何时,作为典型的农业村,胡家村属丘陵地带,村集体无经济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致富有想法,增收没办法”,一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住户留守化”的困境,是有名的山东省省级贫困村。

谈起胡家村脱贫致富的变化,两年前被选派到胡家村任“第一书记”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商联四级调研员费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作为省级贫困村,胡家村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实现了全村脱贫。“脱贫了,不能停止发展的步伐,我们更要带领村民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费超满怀信心地说。

图为村民们在生产车间忙碌着。  张海铎  摄

如何让脱贫村不再返贫、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奔小康,成为费超担任“第一书记”的“头等大事”。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如果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唯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带动村民就业,才是富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 费超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如是说。

为解决村里无工业的空白,经过调研并与多方洽谈,他成功引进了一家电子器件公司,主要为海尔、海信等大企业生产遥控器,让村民变身工人,在家门口上班赚钱。两年来,这个电子器件生产企业给胡家村集体与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惠民工厂”。

自今年2月21日复工以后,这家“惠民工厂”在抓好防疫的同时,抓紧生产。目前,复工率和产能均已达到90%以上。

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到,6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每条生产线都有八九个工人在忙碌着。字键、液晶屏、斑马条、线路板、螺丝、后壳,在流水线上,每个人一道工序,一结束就传到下一个环节。随着一阵急促的“咔咔”声,压壳机将一个个遥控器组装起来。放上电池后,孙丽英再进行最后的质量把关。

“组装一个遥控器,不到一分钟,我们每天都得组装4000个左右。” 孙丽英一边快速检查着,一边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外面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3000元左右,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一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差不多。“既不少挣钱,还能照顾家庭,附近的姐妹都向我打听,想到这里来工作。”孙丽英对如今的工作很满意。

“现在,工人由最初的9人扩大到近100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37人。2019年惠民工厂完成产值近4050万元,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60万元。”费超介绍。

建乡村惠民工厂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费超没有满足。“农业是根本,第一产业不能丢,胡家村最大的优势还是农业。但是,不能再走传统农业路了,要发动村民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费超说。

基于这一思路,胡家村引进了3个现代农业项目,规模流转土地553亩,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法,开展专业化、订单式高效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和种植农户增收50余万元。

看到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费超表示,小康路上没有休止符。“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我们要确保小康路上,村民一个都不能掉队!”费超说,小康永远在路上。他边说边又到“胡家村现代农业基地”去忙了。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