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南苗北种”抢农时,共克时艰促春耕

“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湖南育苗时间被耽误了,我们很着急!今年春节后,湖南省农科院邹学校院士团队决定与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由湖南农科院提供种子,首次在三亚南繁大面积育苗。”“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00万株辣椒新苗已达到栽培标准,今天晚上就装车运往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后天就可以栽种到地进行早春辣椒生产了。”周书栋说。

湖南泸溪县科技服务团团长、三区科技人才周书栋

3月8日,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新村田洋里,湖南泸溪县科技服务团团长、三区科技人才周书栋表示,凝结三亚“南繁人”汗水的春苗将在湖南茁壮生长力促春耕。

20多厘米高、7到8片叶片、根系发达、植株且壮,像这样规格的苗,在湖南培育通常需要至少2个多月的生长期。

“由于三亚独特气候优势和南繁基地的精细管理,‘南苗北种’完全没有缓苗影响,且更早开花结果,前期产量会更高,种植效益大幅提高。”周书栋说。

周书栋帮扶的泸溪县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辣椒产业是该县致富产业之一。他说,虽然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以往的春耕备种节奏,令人庆幸的是,这样的跨省合作把耽搁的时间又追赶上来了,对推进贫困地区的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很有意义。

3月8日,工人在收集辣椒新苗,准备装车运往湖南湘西州泸溪县 王祝华摄

因为疫情,催生了南繁基地“南苗北种”新业态,也开启了南繁基地“代收代管”服务新模式。

“这是湖北的油料作物研究所的芝麻种子,那是湖南的麻类研究所的亚麻和大豆的种子……都是研究人员多年的研究成果。所有的材料我们收割、晾晒、脱粒和筛选,收集好种子后邮寄到各个省份每一家育种单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简称中油所)所位于武汉,持续多年在三亚开展大豆、芝麻、花生、玉米、向日葵、蓖麻等6个油料品种的种质材料科研攻关,科研基地共22亩,种质材料8000多个,其中大豆种质材料3100个。

中油所原定2月收种,但受疫情影响,在科研人员无法返回三亚工作。为了保证南繁科研生产不中断,由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代收代管。从2月中旬至3月初,中油所的种质材料全部采收装袋。

“这批材料如不能及时采收,多年的科研成果就毁了!”身在湖北武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所陈海峰说,这批大豆种质材料中,最少的耗时2年,最多的耗时8年,有很多是国家试验品种。

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确认材料编号,组织工人开展作业,然后再邮寄到各农业科研单位,确保南繁科研不间断。三亚市主动为有困难的南繁企事业单位开展代管代收服务,目前服务已涵盖湖北、湖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5个省、6家单位,涉及9个种类,12000多份材料。

“按照绍兴农科院的要求,这些南瓜我们采摘下来后,要分辨单株和双株,每一个都做好编码单独套装,确保万无一失。”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南繁基地的工作人员雷新民说。

“这里收集的所有的种子都要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不能有任何纰漏,否则有可能丢失高附加值或者高开发价值的基因性状,南繁人科研育制成果无法得到保障。”柯用春说,目前已有近2000名南繁科研工作者有序返岗。

南繁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和全球种业创新前沿,积极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