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基础研究“补短板”,广东原始创新取得新突破

测温、消毒、喊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各种使用“姿势”相当抢眼。当然,它的“硬核实力”并不仅于此。3月25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大疆创新凭借“三维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摘得科技进步特等奖。

一年一度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是对广东科技成果“家底”的巡视。近年来,针对基础研究“短板”的现状,广东积极布局广东省实验室、高水平研究院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起到良好的资源集聚效果,同时对创新链、产业链进行顺理,尤其强调企业在源头创新中的作用。这些改变,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青年成科技创新中坚力量

“病毒人传人,要隔离”“可防可治,不必恐慌”,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个声音令人心里踏实。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公众眼中的钟南山,是功勋卓著的抗非典英雄、仁心仁术的好医生、敢说真话的知识分子,事实上,他还有一个“科学家”的身份。2008年,广东首次颁发省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钟南山和傅家谟院士荣膺这一奖项。

自设立广东省科技奖突出贡献奖以来,已有多位科学家斩获此奖。2019年度省科技奖突出贡献奖两位获奖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

王迎军从事生物材料研究与工程化工作35年,在血液净化、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等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如今仍活跃在科研一线。对于获奖,她坦言,自己只是做了一位科技工作者所做的事情。

近年来,广东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除了有院士等“大咖”加盟,青年科技人才也正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中坚力量。如2019年度获奖项目(人)中,45岁以下的第一完成人有61人,占比34.1%。

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最近一直“泡”在广州高新区,带领团队日以继夜研发第3代全自动高通量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正是广东引进的10多家国家级大院大所之一。近年来广东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着眼广东省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这从2019年度获奖项目特点可见一斑。如自然科学奖奖励数量和占比均为历年来最高,有一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广东牵头或参与完成的成果共有3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明珠等人完成的“光储空调直流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颇具代表性,其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团队探索了新能源与空调结合的高效供给模式,首创新能源直流供电与空调系统集成的架构,将空调由传统用电设备转变为发储用一体化设备,实现了对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项目已应用于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近3年新增销售额逾18.65亿元。

提升产业与促进民生齐头并进

大疆创新研发出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避障能力的智能无人机,此次获得特等奖的智能避障技术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36件,形成核心专利技术壁垒。截至2018年底,该项目产品系列合计销售额为9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019年度获奖项目亮点纷呈,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135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后在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超893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超136亿元,还充分体现了对促进民生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支撑作用。

金域医学临床质谱检测中心已发布全国110万例遗传代谢病检测大数据研究分析

在中国,罕见病患者大约有2000万。据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耀铭介绍,罕见病的痛点在于诊断难。临床上,约65%的罕见病患者曾被误诊,平均需花5年时间才能被确诊。

自2008年至今,他们探索研发了罕见病系列筛查诊断技术,自主设计技术路径和方案,将多技术平台有机整合在一起,攻克了单一检测技术无法确诊罕见病的难题。截至目前,每年为80多万人次提供罕见病筛查和精准诊断,解决“诊断难、诊断贵”的问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正迈向更深层次。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港澳机构或人员参与的项目分布于多个领域,参与机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 此外,2019年广东首次开放外籍科研人员提名自然科学奖。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