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一个“金点子”年省30余万元

“以前,4人一个班清理淤泥5车;现在,我们使用了气动清淤排污泵2人一个班就能清理7车,人员减少了,效率提高了,职工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了,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约各种费用近30余万元……”这是西山煤电东曲矿运输三队队长闫勇算得一笔“经济帐”。

西山煤电东曲矿西平硐水沟是井下+973水平大巷自流排水要道,连接着井下水沟与地面污水处理厂,由于此处水沟地势较为平缓,排出的污水流经此处容易沉淀,形成淤泥,清理不及时就会堵塞水沟,造成巷道积水。东曲矿运输三队承担着清理西平硐两侧水沟的重任,这段水沟长3000多米,有6000多块盖板,队里需要专门安排4-5个人翻盖板、清淤泥,遇到水沟深的地方,职工只能半蹲着用铁锹往外铲,一个班下来职工们是一身“水”、一身泥,即使这样一个班也只能清理50-60米。

受疫情影响,让原本就人员紧张的运输三队更是雪上加霜。刚刚担任运输三队队长的闫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主动请缨,下定决心攻克“清淤”难题。但万事开头难,几次试验也没达到预期效果,一时间清淤工作陷入了瓶颈。一天,下班回家途中,闫勇看到路边正在作业的抽粪车,他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淤泥从水沟抽出来呢?于是,闫勇就主动和正在干活的工人师傅套近乎,了解“抽粪车”的基本原理……

有了思路,闫勇马上就干,回到队里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井下环境等因素挑选合适的泵型。几番打听,闫勇得知其他队组正好有一台“闲置”的QYF35-40型清淤泵,它的大小、功率和工作原理都符合要求,为了能用它做试验,闫勇好说歹说,队组负责人才答应借给他利用空闲时间搞试验。

在试验中,闫勇发现清淤泵抽取的水多泥少,抽泥效果并不好,这样的结果让闫勇百思不得其解,这台泵本就是清淤的,为什么用到水沟就不行了?此时的闫勇一时没了头绪,一连几天他都和队里技术人员吃住在单位,寻找原因,研究解决方案。

最终经过分析、测算,闫勇发现了问题所在,由于这台泵是用来清理沉淀池的,沉淀池的淤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如今用在水沟,水流速度和泥量都发生了变化,抽淤泥管与淤泥的接触面也变小了……找到了原因,闫勇立马动手进行改进,将清淤泥管前端的金属管从锐角切成钝角,以此增加吸料口与淤泥的接触面积,经过改造后,抽泥量一下提高了,清理效果也很明显。

正当闫勇准备让职工开足马力清淤时,职工们却反映由于后坐力较大,排料口抖动十分厉害,人工不好把持,使得泥水喷溅严重。得知这一情况后,闫勇心想:如果还用人工把持,不就又浪费的人力了吗?于是他就制作了一套矿车边沿卡管装置,抽泥时把排料管临时固定在矿车边沿,省去了人工把持,同时在原排气口上加装了一个1.2寸45度弯头和一根200mm的直管,这样喷溅的问题就迎任而解了。

如今,闫勇所在的运输三队清淤的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由他改进的清淤排污泵已在全矿推广应用。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