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杨柳飞絮背了多年的“锅”,原来过敏原是它

旱柳:①雄株和雄花序;②雌株和雌花序;③雌花序和雌花;④雄花序和雄花          图片来源:张志翔.jpg

旱柳:①雄株和雄花序;②雌株和雌花序;③雌花序和雌花;④雄花序和雄花          图片来源:张志翔

这几天,北京市民明显感觉到飞絮又逐渐多了起来,现在正是今年杨柳飞絮的第二个高峰。与上一波不同的是,第二波飞絮来自于垂柳、旱柳、欧美杨以及青杨。

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来说,“噩梦”又来了。许多人会在这个时期产生呼吸不适感,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快速升高,“都是杨柳飞絮惹的祸”人们对飞絮感到十分恼火。

然而,大家都误会杨柳飞絮了,它们并不是引起过敏的“罪魁祸首”。

到底什么才是过敏原?应不应该砍掉杨树和柳树,改种其他树种?杨柳飞絮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中国科学报》为此专访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志翔。

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

这些年,北京风沙几乎很少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背后的“大功臣”正是杨柳树。

“‘南桉北杨’,作为北京的当家树种,杨树也是速生丰产树,生长速度特别快,而且最高能长到30多米,由于防风固沙效果好,因而也是三北防护林的主栽树种。”张志翔介绍,杨树非常“皮实”,无论在平原地区还是许多高海拔地区,都能寻到它的身影。

因为高且枝叶繁茂,杨树具有很好的遮阳效果,柳树又是北京绿期最长的阔叶树种,加上这两个树种特别适应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杨柳树在城区大量种植。

然而,漫天飘絮,让很多体质敏感的人“谈絮色变”,过敏反应让人备受折磨。有人便提出应该砍掉杨柳树,改种银杏、槐树等其他树种。

对此,张志翔并不赞同。“从森林蓄积量来看,杨柳树占全市总蓄积的42.2%,是北京绿化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没有杨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会下降10米,如果没有柳树,北京的绿色会缩减一个月。”

“若改种其他树种,可能会使北京整个生态系统削弱,因此不能替换掉杨柳树。我们在享受它们遮阳挡沙‘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们对于生态的突出贡献。”张志翔强调。

花粉才是过敏原

看似普通如棉花的飞絮,其实是生命的伟大传播者。

飞絮产自于雌性杨柳树,每年春天,经过大约一个月的孕育,杨柳树的种子急不可待地要离开杨柳“妈妈”,毛绒绒的飞絮就托着它们,借助风的力量,漫天飞舞,传播繁衍着下一代。

春季,毛白杨的白絮逐渐蓬松,并且变多。      图片来源:张志翔.jpg

春季,毛白杨的白絮逐渐蓬松,并且变多。      图片来源:张志翔

近年来,人们的直观感受是杨柳飞絮一年比一年多。张志翔指出,是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杨柳飞絮显得尤为突出,“城市的硬化路面比较多,杨柳絮没有办法着陆在土壤上固定,在飞絮爆发的时节去到农村会发现,散落在长草土壤和湿润土壤上的飞絮不会再二次扬飞”。

每到这个季节,许多市民都会产生过敏性鼻炎,随处可见的杨柳飞絮被认为是过敏原,这个“锅”一背就是好多年。

“真是冤枉!杨柳絮有几厘米长,表明光滑、干燥、无分泌物,更无刺激,根本不会引起过敏,真正引起过敏的是花粉。”张志翔说。

那么,为什么总是一到杨柳飞絮爆发的时候,就伴随着过敏情况频发呢?

“北京有多种树种的的花粉易导致过敏,杨柳飞絮发生的时候,正是悬铃木、桑树、构树开花的时节,这三个树种的花都是风媒花,花粉量非常大。其中的悬铃木正是大家常说的梧桐树,其花粉更容易致敏。”张志翔表示。

花粉细小的颗粒可以附着在眼睛、鼻子的粘膜上,刺激粘膜,引发过敏。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花粉,让形状明晰的杨柳飞絮成了“替罪羊”,也正是因为两者时间重叠,因而让许多人误以为是杨柳飞絮造成的过敏。

目前,还有一波飞絮没有来。按照往年的规律,北京的杨柳飞絮会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中旬。由于树种及环境温度差异,这里面会有三个高峰期:第一次是在4月10日左右,主要是毛白杨的飞絮;第二次是在4月底到5月初;第三次是在5月中旬,飘絮树种是欧美杨,多发生在部分山区,对城区影响较小。

物理防治,有效减少飘絮

杨柳飞絮是一种自然现象,飞絮要控制,但不是将它“消灭”。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物理防治的方式,既安全,又环保。”张志翔介绍,可以结合春季绿地灌溉来增加周边土壤湿度,在人口密度大、飞絮强度高的区域,采用高压喷水车、雾炮洒水车等冲刷树冠,以冲掉果序,减少杨柳飞絮量,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从果实成熟到飞絮形成,一棵树大概也就持续3~4天,而飞絮的高发时段出现在每天的10时至16时。张志翔建议小区物业管理可以增加浇水次数,能有效减少飞絮飘落。

此外,张志翔呼吁,北京不要再大量种植悬铃木,不然以后危害性会越来越大。“可以科学地搭配树种,适当减少硬化路面,增加灌木草丛,在人口密集和道路较多的地方做一些‘遮挡’,从而抑制或者减缓飞絮的飘飞。”

微信图片_20200430183848.jpg

散落在长草土壤的飞絮不会再二次扬飞。    图片来源:张志翔

值得注意的是,飞絮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杨柳絮里充斥着空气,比棉花还要蓬松,一旦遇上明火,2秒内便会速燃,体态轻盈随风飘远更会加大危险。去年,南京就曾发生一起烟头点燃杨柳絮引发火灾的事件。

张志翔强调,最危险的是在汽车、摩托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下面堆积的杨柳絮,“在飞絮积攒的地方,特别要避免明火,更不要乱扔烟头,谨防点燃飞絮引发事故。”

针对当前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没有证据表明杨柳飞絮中携带新冠病毒,市民不必担忧。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