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戴上“N95口罩”的健康汽车真的可以隔绝病毒吗?

为车辆带好N95口罩”、提供“N95口罩级别的防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私家车出行变为很多市民首选,而不少汽车企业也纷纷升级技术并推出“健康汽车”,搭载满足“N95标准的双效滤PM0.1高效复合抗病毒过滤器”等各家汽车企业为提高汽车防护等级的技术纷纷出炉。那么这些防护真的有用、有效吗,戴上“N95口罩”的健康汽车真的可以隔绝病毒吗?

直播实验展示过滤器有效性

为了直观的证明产品的有效性,近日长安汽车进行了一场在线直播实验,利用激光穿过车外污染物和车内污染物,通过丁达尔现象展示PM0.1高效复合抗病毒过滤器在高浓度烟雾粉尘环境下强净化能力

据了解,长安汽车研发的PM0.1高效复合抗病毒过滤器,与等离子发生器、自定义新风系统、智能净化系统、远程净化功能组成汽车智能健康系统,能够实现超强的过滤、杀菌、通风换气功能

在实验中,实验员点燃烟雾,在车外人为制造出高浓度污染。这时可以看到,车外有明显的光束,但车内却没有光束,车载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同步显示,车外pm2.5浓度超300微克/立方米,属于严重污染;车内PM2.5浓度维持在28左右,空气质量属于优。

接下来,实验员模拟日常开车场景,完成一次开门、关门动作之后,外界污染物进入车内,此时车内PM2.5达到1000,空气质量属于严重污染,而车内光束也变得非常明显。然后实验员打开一键净化功能,340秒的时间里,车内的激光束消失了。在车外依然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车内的空气质量从严重污染升到了优。

随后,实验又PM0.1空调滤芯和传统的PM2.5空调滤芯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在相同的时间和烟雾条件下,经过专业的仪器检测,PM0.1滤芯过滤后的空气中PM1.0浓度为0.004毫克/立方米PM2.5滤芯实测过滤后空气中PM2.5浓度为0.237毫克/立方米。

“丁达尔效应”实验中。

“丁达尔效应”能否证明过滤效果?

中国汽研相关研究人员解释,“丁达尔效应”是当光束穿透胶体时,从射入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其产生原因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

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乳光现象”该研究人员表示,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气溶胶颗粒大小通常在0.01~10μm之间而可见光波长为0.4~0.75μm之间,所以气溶胶颗粒小于可见光波长时,则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平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这些丁达尔现象,如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相反,如果是洁净空气,没有分散质粒子时,则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因此,可以根据此效应分析车辆对一定粒径的气溶胶过滤性能。

据研究,本次新冠肺炎病毒的直径约为0.1μm目前火神山医院的通风系统使用H13级别的HEPA的过滤系统,该种滤芯能够有效捕获0.1微米粒径的病毒。同样,仅从病毒大小的角度来讲,汽车使用高规格的滤芯,是能对新冠肺炎病毒起到过滤、阻隔的作用的。

长安汽车试验直播现场。

汽车防护效果需分情况而论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有多种情况,因此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汽研表示,对于本就处在良好通风环境中行驶的汽车而言,汽车空调滤芯即便能够达到很高的防护级别,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而对于车内乘员之间可能通过飞沫产生的病毒传播,过滤能力再强的空调滤芯也无能为力,不如开窗加速车内通风来得有用。

另一方面,汽车座舱无法达到类似于专业实验室或无菌室的密闭性,尽管有空气过滤系统,但无法避免开车门、车窗带来的空气流通,单靠空调过滤无法保证将病毒隔绝在车外。真正健康汽车的打造还是需要空气净化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环保材料的使用和车内消毒技术的改进,例如等离子发生器和UVC深紫外线光学杀毒系统等。

同时,汽车和口罩在抗病毒方面的标准是有差别的。通过CN95等级认证的空调滤清器,并不能直接与N95口罩等同,但从对空气动力学直径0.3微米颗粒的过滤效果看,CN95的车规级要求与N95对口罩的要求确实是接近的。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