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医护人员如何免遭传染病威胁?代表建议加快医用机器人开发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无论是疑似、确诊,还是重症患者的救治,医护人员直接面对面取咽试纸行核酸检测以及所有床边诊疗过程均存在大量暴露、极易被感染的可能。”

5月21日,科技日报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璠教授时,他急切地呼吁,加快开发高危功能机器人让医护人员在重大传染病救治中免遭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我们在赞美白衣天使逆行抗疫的感人事迹时,也看到他们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环境中日夜奋战。在2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2月11日,全国有1716名医务人员确诊为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为人类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提醒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医疗机器人。

据刘璠介绍,医疗行业具有高危、烈性传染病、放射性物品、医疗废物等职业特点,以及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医护人员职业风险大大增加。如咽拭子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具有较高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抗疫斗争中,我国医护人员不畏危险,逆行而上,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也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这固然应充分肯定。”刘璠说,但如果有具备执行部分高危功能机器人参与临床救治,特别在处理程序化取标本、监测、发送药物、甚至在远程操控下完成部分检查、治疗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医护人员暴露,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使其完成机器人不可代替的检查、治疗角色,就显得十分必要。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疫情中已有部分医疗机器人投入应急使用,包括辅助诊断类、远程诊疗类、医学检验类、导诊查房类、呼叫排查类、医用物流类、消毒护理类等。医疗机器人能够承担部分具有风险的工作,能够工作在各种高危场景,而且拥有不占用紧缺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资源等优势。

如钟南山院士团队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提出了智能化机器人咽拭子采样的解决方案。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为主从控制形式,由医生通过双目内窥镜采集的患者喉部实时图像,控制蛇形机械臂在力反馈的条件下进行采样。

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医疗机器人有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平台、Genesis RMN磁导航心脏消融机器人、TransEnterix Senhancequ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等。而我国在此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

刘璠建议,由国家牵头组成临床需求为驱动、著名高校与科研单位为主体、生产企业早期参与、最后临床验证与反馈的多学科、多行业攻关团队,利用数字医学、智慧医学的等先进技术开发医疗机器人。

他尤其希望重点研发高危医用机器人,执行取样、检查、注射、放射性物品、污染物品、传染感染等物品的处置、物流,并在医务人员远程控制下可完成高危环境下的复杂手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减少不必要的理化、生物病毒细菌等环境暴露,让一线医务人员从繁重、危险、机械刻板的程序中解放出来,精力充沛地完成机器人不可取代的工作,使我国严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水平及临床救治能力跃居世界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璠教授。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