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汪鹏飞委员:加强硬核治理,防范重大科技伦理风险

“尖端科技发展迅速、威力巨大,其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科技伦理事件频发,社会对重大科技伦理风险防控愈发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汪鹏飞对科技日报说,此次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强重大科技伦理风险防控构建科技安全体系的提案”,建议加强重大科技伦理风险治理,避免科技重大风险给人类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冲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突发事件数据库”统计数据,1900年至2006年所发生的科技灾难共六千余起,且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而同步上升,技术灾难的数量增长接近于指数增长,且近30年来发生的技术灾难数量却占了整个技术灾难数量的90%以上。国外实验室事故、泄漏时有发生,国内也发生了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等。

汪鹏飞认为,目前重大科技伦理风险的严峻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如上所述,其本身极为严重并且不断累增,核科技、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及其武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伦理风险,而且企业实验室、创客实验室在科研活动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研发活动更难控制;二是目前防控重大科技伦理风险的思维、机制和措施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之处。

鉴于重大科技伦理事件频发,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风险治理和科技伦理问题,2019年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防范七类重大风险,科技重大风险是其中之一,强调底线思维,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

对于今后加强重大科技伦理风险治理,汪鹏飞建议,一是要加强科技风险意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科技伦理风险的敏感性和风险意识;二是要完善科技伦理风险防控立法,建立能有效防范、控制当代科技风险的科技伦理法律体系;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科技伦理风险防控日常管理体系与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利用政府的资源和权力有效地降低科技带来的风险。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