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代表委员聚焦“包容审慎监管”:新业态更需营造宽松营商环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如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不但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多位与会的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认为,国家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平台尽职免责细化标准,给平台型企业和经营者一个更加有确定性的营商环境,让敢于创新、负责担当的企业得到更多发展的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华茜在淘宝直播为家乡带货,建议要把平台尽职免责办法落到实处。

尽快出台细则释放政策红利

“疫情期间线上经济爆发式增长,显示了灵活就业的发展,更昭示了未来互联网新业态、灵活用工模式的生命力。”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非常看重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对于就业的意义。

高小玫认为,新业态之“新”,足以说明对其监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对其持包容和审慎的态度,具体“如何包容”,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华茜对“包容审慎监管”非常欢迎。华茜清晰地记得,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我国近年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方兴未艾,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更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

但华茜同时认为,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平台型企业和平台经营者还无法完全享受这一监管政策落地带来的红利。为了充分调动平台型企业和平台内经营者的积极性,应把平台尽职免责办法落到实处。

“有关部门应当尽快细化标准,让敢于创新、负责担当的企业得到更多发展的机遇。”华茜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文新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文新则建议,科学合理界定平台责任,加快平台尽职免责具体办法的落地,给平台型企业和经营者一个更加有确定性的营商环境。

为新业态营造宽松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认为,市场和业态发展是活跃的,法律和监管则是滞后的,面对新业态,应该在鼓励发展的基础上去完善监管的方式方法。

“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是走在法律和监管前面,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够尊重创新创业,不能创新数字化时代的监管。”沈开举说。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教授陈建奇撰文《新业态监管要包容与审慎并重》,指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中的包容强调了对创新特性的重视,突出对创新突破传统行为的高度容忍,本质上就是为新业态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

“如果对新业态采取遏制禁止的粗暴监管,可能导致新业态的停滞不前或者倒退。我国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就是适应新业态发展特征的重要监管创新。”陈建奇表示。

多地持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社会治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去一年里,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深圳等地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出台轻微免罚政策,以包容审慎的执法态度扶持小微经营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不过在落实平台尽职免责鼓励平台经济发展方面,来自中央的积极政策信号仍需进一步落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阿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变化,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原则,加快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合力打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

“数字时代的治理,必须坚持审慎包容、鼓励创新原则,共同应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章根明说。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