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谢德体代表:建立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随着许多昔日的贫困地区逐渐摆脱贫困,如何“防返贫”成为摆在眼前的又一紧要任务。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建议,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的指示精神,建立稳定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

随着脱贫攻坚纵深推进,攻坚难度递增,脱贫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困难和问题。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等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比例较高,一些贫困户脱贫质量不高、收入构成不合理等现象依然存在。谢德体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三点:一是未脱贫贫困人口攻坚难度大,二是巩固已脱贫成果任务较重,三是因病、因灾、失能极易致贫返贫。针对这些问题,谢德体提出,应该探索建立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脱贫不返贫,达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谢德体认为,应该从培养和选任干部、出台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盘活村级集体资产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门路的增收格局”。同时,把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村支两委的责任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形成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敢担当、有作为强大动力之源。

建立产业扶贫,增加“造血”功能,拔掉贫困“穷根”。通过调研谢德体发现,在产业扶贫和构建后扶机制中还存在扶贫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营主体联贫带贫意愿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他建议,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将农业保险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同时链接贫困地区政府、农民合作社、扶贫企业及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变“输血”为“造血”。他提出“努力推动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市场化、规模化,促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灾害疾病的救助机制,避免因灾、因病返贫。“因病返贫”是彻底消除贫困面临的首要难题,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也容易使得困难群众失去劳动能力,重新返贫。谢德体认为,应该由政府投保、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赔付的灾害救助,减少农村贫困群众“因灾致贫返贫”,同时对贫困农户和临贫困县的非贫困农户建立医疗费用救助机制,按自付费用的一定比例予以救助,防止因病返贫。

他还提出,应当使用“特殊帮扶”机制来兜底,防止弱能、失能人员返贫。对老弱病残弱能、失能人口提供扶贫公益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稳贫不致贫”。对彻底丧失劳动能力的老病残贫困人口,开发养老保险扶贫、低保兜底扶贫,实现老有所养不返贫不致贫、低保兜底脱贫稳贫不致贫。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