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李秋代表:建议制定《公民卫生行为规范》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卫生习惯。一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相对于疫情之前更加注重卫生了。但如何延续这种习惯,如何破除生活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陋习,可能还需要更加制度化的措施。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提出建议,制定《公民卫生行为规范》以根除卫生陋习、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李秋认为,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公民素质逐步提升,但很多群众的生活习惯中还存在一些陋习,包括滥食野生动物、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聚餐不使用公筷、乱扔垃圾等。这些行为不仅不文明,而且还有可能为新冠肺炎、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机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她建议,要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多部委协同参与,尽快制定《公民卫生行为规范》。同时,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在人行道、步行街、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消毒痰盂、公共吸烟室等公共卫生设备,配备必要的公共卫生器具。为公民养成遵守规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供条件。

李秋在建议中指出,《公民卫生行为规范》应该主要包括关注公共卫生、拒食野生动物、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乱扔垃圾、桌餐使用公筷、呵护人类健康、参加公共卫生宣传、加强教育引导、共建健康中国等方面的内容,倡导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公共卫生责任。关于对《公民卫生行为规范》的推广普及,她认为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尤其是借助新媒体,通过公共卫生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小手拉大手”活动,来引导广大群众遵循公民卫生行为规范,强化公民卫生意识。

制定《公民卫生行为规范》,实际是将现代公共生活对行为卫生的诉求,上升为普适性的行为规范,确立更多更高的行为标尺。李秋代表还在建议中强调,要强化《公民卫生行为规范》的刚性约束。

据了解,北京市人大已进行二审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就将“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传染性流感时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餐”等内容纳入文明行为规范。《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对违法食用者最高拟可罚款一万元,对组织食用者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