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蔡卫平代表:信息透明是公众科学认识疫情的“良药”丨代表委员抗疫记

如何引导公众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避免出现心理恐慌呢?“及时发布信息,科学解读,正面回应,这才是一剂最好的‘良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说。

此次与“新冠”交锋,“抗非”老将带领团队打了漂亮的一仗。3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参加过广州市所有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救治工作,蔡卫平却淡然说道:“既然选择了一件事,就要把这件事做好。”

“紧急情况下,仍需遵循科学规律”

经历过17年前的“非典”战役,蔡卫平内心一直绷着一根弦。他坦言,“非典”的阴影仍然存在。“总想着‘非典’还会不会再来,所以一直对医院防控常抓不懈,避免出现‘非典’时陷入的极度被动局面”。

“非典”没来,不约而至的却是新冠肺炎病毒。1月17日晚,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综合ICU接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凭借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和敏锐直觉,已有准备的蔡卫平科学调整隔离病区,迅速制定了诊疗流程,为高效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由于我们平时就建立了清晰的诊疗步骤,疫情期间团队配合默契,做到有条不紊。”疫情防控中,蔡卫平连续2个月连轴转,除奔波在医疗一线救治病人外,还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成为“医生—医院—政府”之间的纽带。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病毒,我国众多科研机构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寻找抗击病毒的有效药物。克力芝、阿比多尔、氯喹,这些抗病毒药物都被寄予厚望。

“参照‘非典’的临床结果,最早考虑的抗病毒药物是抗艾滋药物克力芝。”尽管之前香港相关机构研究结果证明克立芝能降低“非典”的病死率,但蔡卫平坚持认为,关于抗病毒方案的任何结论都需要严格、科学的临床试验和适当的谨慎。

1月28日开始,他设立了严格的入组标准、排除标准、观察指标,以及空白对照组,观察阿比多尔和克力芝的疗效。2月8日,开始合作试验氯喹抗病毒研究。同时,作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他特别提醒“很多药物老药新用,发挥了一些作用,但需十分警惕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强调“不能像维生素一样,随便谁都去用”。

随后,他仍不放心,又和同事撰写了提高对磷酸氯喹安全性的认识及其与克力芝的相互作用科普文章,一再叮嘱医生要加强对磷酸氯喹安全性的认识。

令人遗憾的是,最终阿比多尔和克力芝这两种抗病毒药物都没有出现鼓舞人心的结果,尚未显示有效。该成果后来刊发在《cell》子刊《Med》上。“即使在紧急情况下,还是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开展研究,客观评价各种药物疗效。”蔡卫平一再强调。

呼吁大型传染病医院设立临床P3实验室

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权威防疫信息的稀缺,公众疫情防控知识的匮乏,以至于谣言泛滥。为了消除公众恐慌,蔡卫平公开坦诚,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分享给公众。

从新冠肺炎病毒超长潜伏期到新冠患者康复后出现“复阳”,从核酸检测准确率到无症状感染者……每一次蔡卫平都毫不犹豫率先站出来,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读。

他敢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大家都期待有可以“一击毙病”的特效药出现。可蔡卫平却泼上一盆冷水,直言“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并判断新冠肺炎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是大概率事件。“信息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以科学防护增强防疫抗疫能力。”这也是他坚持做科普的初衷。

长期奋战在一线疫情防控中,蔡卫平对疫情防控有着深刻的思考。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呼吁建设平战结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以应对各种重大疫情,提出大型传染病医院应设立临床P3(生物安全等级为三级)实验室,以备疫情时临床检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能正常开展相关检测,减少标本外送引起的潜在风险。    

“我还提出建立独立的评估系统。这是完善疫情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避免恐慌、破除谣言、稳定社会情绪的有效方式。只有让大家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疫情防控的信息,才能树立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时刻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