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清华天津电子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应用需求带动技术创新转变

挖掘科创性项目115个,已通过论证项目71个,注册成立公司40个,10个项目获得投资13435万元,1个项目以3亿美元价格被收购,目前已孵化一批诸如深鉴科技、湃方科技、华慧芯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这一连串令人眩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是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建院五周年之际交的“成绩单”。

高校、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清华电子院建院五年来,专注原创性电子信息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创性地探索了一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随着发展,清华电子院正将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应用需求带动技术创新转变。

制度保障+调动资源聚集+提供软硬件支撑

“清华电子院在成果转化领域布局很早,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制度在全国遥遥领先,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清华大学的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创业,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作为清华电子院孵化成功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原深鉴科技CEO,现任赛灵思人工智能业务资深总监姚颂表示,深鉴科技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安防、辅助驾驶等相关领域的深度学习应用平台,2018年以3亿美金的价格被赛灵思收购。

为充分调动清华大学优质科研资源、人才资源、校友资源向电子院聚集,清华电子院采用院长席位制,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兼任清华电子院院长。清华电子院还创新性地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制度,科学家既是项目的技术发明人,也是创新成果的提供者。目前,清华电子院在孵项目首席科学家队伍已达28人,其中包括院士1人、长江学者4人、杰出青年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为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清华电子院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比例为:收益成果完成人享有70%,清华大学享有15%,电子院享有12%,电子系享有3%。

为给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软硬件支撑,清华电子院已建成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电子综合检测中心三大实验平台,总设备规模约1.5亿元,服务行业客户350余次。在清华电子研究院建院5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会上,清华电子院与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共同成立的医工转化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应用校内外资源,采用更多元的产业合作和基金投资方式,促进医工项目的培育和成长。此外,在活动签约仪式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清华电子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电子院为载体,充分发挥地方硬件、软件资源优势,合力打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

打通政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兼清华电子院院长汪玉对电子院下一步的规划进行了系统介绍:电子院将由现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应用需求带动技术创新转变。“通过新建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平台,加强大项目工程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国良表示,清华电子院成立以来,为生态城有效吸纳了大量人才和技术创新要素,电子院孵化的人工智能领域和医工结合类的创新成果,也与生态城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高度契合。下一步,生态城将与清华电子院加强合作,继续当好“服务员”,加快推动清华电子院创新成果产业化,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开放合作的“桥头堡”,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科技发展的“高端智库”,让科技创新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器,共谱校地合作新篇章。

汪玉表示,清华电子院建院五年来,积极搭建政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桥梁,切实打通政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未来,清华电子院将继续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清华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充分整合利用清华大学及天津市的优质资源,不断推动成果转化向更开放、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