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脱下绿军装 他依然是名战士

“我很自豪曾经穿过军装,也很荣幸如今可以穿着这身蓝装。”

张恒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输电运维三班工作负责人,2001年12月从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海东消防支队退役,2004年1月开始从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

脱下军装19年,他的身上一直保持着中国军人的优秀品质,刚毅不屈,坚韧不拔,说的很少,做的很多。

穿上电力工装17年,他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倾心投入守护高原光明的电力事业。

勇担当 冲锋在前的“精兵强将”

班组管辖的线路很多都处在高山大岭、深山无人区,没有行车的路,只能靠步行,张恒每次都主动包揽最难巡的线路和最艰苦的任务。

地处海南地区河卡山的330千伏加唐线128号至146号塔段17基塔跨越四个大山沟。巡视从这一头进,从另一头出,爬高走低、翻山跨沟十几公里的山路,一趟下来需要近十个小时,必须要有足够的体力和毅力才能完成任务。中间跨越的四个大沟是季节性河道,没有船,更没有桥,巡视只能在河水断流的时候进行,夏季汛期根本不可能完成巡视。因为去的次数多,张恒早已经摸清了规律,知道什么时间去合适,每季度巡视一次,一年四趟,他一次都没有落下过。

他说:“爬高走低、路途太远,老师傅们身体吃不消;山里路况太复杂,不熟悉地形的人进去很容易迷路,所以由我带着年轻人去最合适。”

这条线路每年一次的停电检修任务同样被张恒所带领的小组包揽,17基塔的登塔检查消缺也同样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全程徒步行走,逐基登塔检修。班长感慨:“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恐怕也只有张恒这样的‘精兵强将’才能完成”。

几年前的一天,一块巨大的塑料膜被大风刮到一条330千伏线路导线上,上相和中相被膜布搭通,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紧急停电进行处理。这时天色已黑,塑料膜所挂位置距离铁塔有一百多米,处理难度极大,张恒主动申请上塔出线进行处理。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过人的勇气毅力,他摸黑登塔、出瓷瓶串,高考走线一百多米,顺利摘除了异物,及时完成了这次高难度的紧急消缺任务。

十七年的输电运维张恒这种勇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经历数不胜数。他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遇到困难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

最年长 不惑之年的特高压之战

今年,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在青海落地建成,工程投运前,已迈入不惑之年的张恒主动请缨前去参加这条线路的竣工验收。

新线路验收工作的苦和累线路人众所周知,连续的高空作业,多日在外不能回家,但张恒依然跟以往一样,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奔赴这条“绿电”大通道。

这是青海省的第一个特高压工程,初到现场,张恒和同事们第一次零距离触碰特高压输电线路,大家都为之惊叹,“不愧为特高压,塔高、线粗、绝缘子串长,七八十米高的铁塔一口气爬不上去,年轻小伙子都需要在中间的休息平台休息两次,导线就跟我的手臂一样粗,一串绝缘子有100片左右、长约20米。”

张恒是验收队伍中开展高空作业最年长的师傅之一,他和同组的小伙子们一起爬塔走线,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高原,每天平均进行高空作业七八个小时。面对全省第一条特高压线路验收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张恒和同事们对工程验收质量要求极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缺陷。一个小组每天6基铁塔的验收任务听起来好像并不重,但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到六七点才能收工。晚上回到住地,他们再梳理统计缺陷到深夜。

工期紧、任务重,高原天气多变,他们便跟大风、降雨、大雾等天气打游击,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努力不让特殊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验收和消缺进度,为工程按期投运提供坚强保障。

每天迎着七点的朝阳出发,披着暮色收工,张恒和同事们连续两个多月征战在外,高质量完成±800千伏青豫直流线路及多条配套7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的验收任务。

现在,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双极低端系统已顺利投入运行,青海丰富充足的“绿电”正在通过这条能源“大动脉”向华中地区源源不断地稳定输送。张恒默默转身、再次启程,踏上了守护这条特高压通道的运维之路,倾心保障“绿电大动脉”的健康稳定。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如今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事,我可能在工作中干不出什么花,但我会尽我所能出色完成每一项任务,尽可能不出错。”张恒说,“如果说可以有一个能够实现的愿望,我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和平安定,希望当今乃至以后中国的所有军人空有一身本领但永无用武之地。”

有口皆碑,做人做事零差评;有勇有谋,敬业奉献勇担当。曾经身着绿军装,他立志报效国家、服务人民,这是他来时的初心;如今穿上蓝工装,他依然秉承军人的光荣传统,以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默默做好万家灯火的守护者,这是他后来的使命。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依然是一名“战士”,用蓝工装的情续写绿军装的爱。

张恒参军时期和工作时期。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