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林源药材,与粮无争惠民生

今年以来,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肺炎中发挥了显著功效,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中药在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国内外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刺激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而且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个特色产业。

“但是,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不可能大量占用耕地种植中药材。需要创新思维、开辟药材生产的新途径,把大力发展林源药材作为战略取向。”河南省林业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朝兴博士近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大力发展林源药材(包括林下药材、木本药材等),对于合理利用国土空间、扩大中药产能、服务健康中国等具有重要作用。”

把大力发展林源药材作为战略取向

杨朝兴说,发展林源药材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几千年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中医战胜了西汉以来的320余次瘟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一个鲜明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医药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占比达91.5%以上。

发展林源药材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林源药材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争肥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又高,深受农民钟爱,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位于伏牛山区的南召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产中药材品质上乘。该县编制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扶持中药材生产,全县种植面积达52万亩。通过涉农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建立了20多个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与此同时,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10多家,入社成员2500多户,带动6000余名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林源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0多万亩,年产值达43亿元。

今年疫情期间,河南省南召县两山园家庭农场在核桃园里种植中药材(图片说明) 乔地摄影

同时,发展林源药材是综合利用国土空间的战略选择。树木与药材的间作套种,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林地空间的土壤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机质,适宜中药材培育。利用林地空间发展中药材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水平,还可以发挥林地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药材。有选择地开发利用河南省部分林地空间,可以在确保生态效益基础上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南发展林源中药材的比较优势

杨朝兴说,河南发展林源中药材的比较优势突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南北药用植物并容,有利于生物物种的繁衍,中药材资源丰富。初步调查,全省有药用动植物资源2300多种。

二是药材栽培历史悠久。河南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 栽培历史悠久,种类和产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焦作怀药种植有近3000年历史;方城县所产丹参以其特有的品质和疗效久负盛名;禹州以“药都”著称,有“药不经禹州不香,药经禹州倍生香”的美誉。

三是可用林地空间较大。全省林地总面积8496万亩,其中森林面积6048万亩,为发展林源中药材提供了较大空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药材在沿黄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是药企加工能力较强。有宛西制药、羚锐制药等知名中医药企业,可以就近收购加工利用林源药材。宛西制药以科学的工艺规范、先进的提取设备,浓缩药物精华,将八百里伏牛山药材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

四条措施,促进林源中药材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为促进林源 中药材可持续发展,杨朝兴建议:

首先要加强林药业务协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把发展林源药材作为惠民工程,发挥政府协调,建立林业、中药部门的业务协调机制,调动相关方面参与药材生产的积极性。

其次,建设林源药材基地。相对集中连片的规划建设中药材基地,便于集约经营、质量监控。应依据中药材市场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草本与木本药材结合,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方式,加快林源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第三,联合进行科技创新。中药材品质事关疗效,其栽培涉及中药学、林学、农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科技创新尤为重要。应把林源中药材研发纳入科技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优良林源中药材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标准制定,推进产品认证、产地保护,确保药材品质。

第四,完善要素服务保障。应发挥农业、林业、供销、科技、中医药等部门的业务体系、技术优势,建立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林源中药材的有害生物防控、质检储运等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河南省林源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