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新型医养融合服务体,解了家庭与社会之“痛”

老年人医疗养老,是一个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日前,记者来到常州玖恒爱心护理院时,住在这里的一群“特殊老人”,在护工或家人的陪护下,有的围坐一圈,正在接受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有的来到摆放着神经科、骨科、内科席卡的长桌前,就诊、咨询 …… 从老人们一张张安逸的脸上,让人感到他们是幸福快乐的。

今年87岁的陈扣成婆婆,患高血压已有30多年、脑梗20多年,近期心慌胸闷、手脚行动迟慢、不协调。前来探望她的儿子陈文波说,“前几天,发现老人出现这些症状,家里人就很担忧!本来想带她去外面医院检查,没想到,904医院的专家来到了养护院,免费给老人做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开了处方,还不用我们出去配药,养护院医护人员直接送到房间”。

让医疗和养老机构统起来

记者了解到,常州天宁区玖恒爱心护理院是一家医养结合的新型老年健康服务机构,专门解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需求,总投资近3000万元,有床位220张,拥有专业医技人员15名。目前,入院的7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5岁,基本上都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家庭护理照顾困难较大。

该院常务副院长沈静婕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体系,也就是说,“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现在,老人来到医养机构,不但生活24小时有专业人员照料,头疼脑热随时可就医。特别是开通医保后,老人和家属再也不用医院、护理院、家中来回折腾跑。

常州新冠疫情期间,院里有的老人突然发高烧,有的老人血压偏高。当时,由于防疫要求,家属进不了,老人出不去,一旦上外,14天内就回不来。那一段时间,为了让老人消除担忧,让他们的家属放心,院里从医护到普通工作人员,个个与老人们吃住在一起,诊断、配药、送水……精心照料,没有一个老人出现病变,发生危险。

今年近90岁的杨福荣患脑瘤手术后,随着病情进展加至糖尿病并发症,逐渐失智失能,最后失去语 言交流能力,双眼视力也接近看不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被迫长期卧床,吃药不断,还要不定打吊针。

“近5年里,丈夫先后多次发热肺炎,送医院都是休克抢救。无奈之下,只能送他到养护院。”杨福荣的老伴马良英说,入院后,护理十分重视我丈夫的病情,专门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平时,只有我丈夫出现发烧, 聘请的专家陈满才主任,哪怕是晚上也会赶过来诊断,采取规范的用药治疗和护理。由于早发现、早治疗,至今没发生过休克。

其实, 这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2018年,该院面对一批批入院的“特殊老人”,尤其是重度失能、失智老人,与辖区内的904医院建立了“军地共建”合作,904医院选派最强的专家医疗团队,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养护院医护人员进行系统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开展敬老义诊活动,既提高医疗技能水平,更是满足了不同老人的需求。

探索智能医养发展新模式

在904医院相关专家眼里,许多老人在失智失能前,都会有一定典型症状出现,只是自己或家人没有发现,忽视一些行为和语言变化。因此,在当前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之下,发展医养相结合的实体机构,能够早期发现和控制老年人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救治,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是有效解了家庭与社会 之“痛”。

常州市老龄化水平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此,近年来,常州坚持政策规划引领,注重整合融合,把健康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里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大力创办医养结合实体机构,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常州在政策措施上,不但力度大,更是注重配套服务。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减税降费、补贴、奖励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和管理,重点支持一批医养实体机构,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使老年人的医养老服务得到了切实保障。

如今,在江苏苏南地区,类似玖恒爱心护理院这样有规模的医养相结合的实体机构,已有50多家。这得益于江苏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先行先试注重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医疗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成功路径。

目前,玖恒爱心护理院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又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护理院成为学校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每年学校选派学生到护理院顶岗,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化特殊护理人才。同时,正在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5G等,探索智能医养发展新模式。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