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海淀之夜”绽放中关村科学城魅力

作为2020年服贸会及海淀区政府的重头戏,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商务局、海淀区国际商会联合承办的“海淀之夜”专场推介活动9月8日在北京拉开帷幕,绽放中关村科学城的魅力。届时,《海淀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研究报告》发布。

此次活动以更开放的视角为多国嘉宾、海淀优质企业提供洽谈商贸合作的平台。来自阿联酋,爱沙尼亚,意大利,南非,立陶宛,克罗地亚,匈牙利,哥伦比亚,法国,瑞士,巴林,葡萄牙、埃及,比利时等国大使、参赞,法国商业协会、意大利商会等贸易负责人,共度“海淀之夜”迷人的中国服贸会夜晚。

开放与创新协同 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关村科学城

“自2018年海淀区创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以来,重点推出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金融、文化教育等重点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举措109项,推动天智航样机制造平台、国际网吧、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48个重点项目落地。未来将落地建设1-2家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3-5家旗舰型新型研发机构,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进一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五千亿级和千亿级企业,重点培育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新兴产业集群。”海淀区政府相关领导在“海淀之夜”活动开始分享了中关村科学城的开放与创新,表达了对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的提升,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永久试验田的期许。

数据显示,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地区生产总值接近8000亿元,已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2020年上半年,中关村科学城GDP同比增长2.6%,在全市占比24.5%,继续保持规模总量和对全市增长贡献“双第一”地位。今年5月18日,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等系列为企业的扎根、生长创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在开放和创新的驱动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关村科学城。

《海淀区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策略报告》首发

海淀区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新科技企业、知名跨国企业众多,在“一带一路”倡议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海淀企业走出去有哪些优势?未来“一带一路”走出去海淀企业需要把握哪些机遇?活动现场,首次发布《海淀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研究报告》,分享海淀区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形成的六大特点、背后的六大支撑、对未来发展的六大展望以及给企业家们的六条建议等报告的核心研究成果。

《报告》中指出,十三五以来海淀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8亿美元,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国家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在北京市前三名。海淀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的国家由2015年22个增加到2019年36个国家,占对外投资国别总数的2/3。亚洲国家特别是新加坡、阿联酋、柬埔寨等国已经成为海淀区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投资行业由2015年的11个增加到2019年的13个行业,信息软件、科技服务和教育等海淀优势行业的对外投资从发达国家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海淀企业“出海”优势明显。除了总部企业外,海淀区的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产业和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出海优势较为明显。《报告》中数据显示,海淀区拥有总部企业1141家,拥有外贸进出权的企业13138家;双自主企业209家,占全市的28.4%;上市企业共有230家,境外上市77家;科技型企业14.08万家,占全市25%;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占北京市的45%。中关村科学城在2018年、2019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中,获得5星级产业基地……充分显示了海淀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特色产业优势。

“创新雨林”生态环境优渥 。海淀区强化“雨林法则”,全面营造有利于“双创”人才发展的生长环境,出台了“海英计划”和“藤蔓计划”,提出“全球合伙人”概念,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据了解,海淀在2018年开始创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拥有一批例如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由三山五园、百年学府、西山文脉、科技园区等构成独特的文化中心核心区。

多家标杆企业涌现 。作为科技创新沃土的海淀,近几年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走出去”标杆企业,主要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在数字经济领域,滴滴出行、字节跳动、小米科技、软通动力等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在新基建领域,则有高德集团、千方集团、佰才邦、医渡云等企业的崛起;在传统基建领域,像国机集团和中建材集团都发挥着行业领军作用。这样的标杆企业还很多,他们面对不同国家的产品需求,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企业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提升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形象。

海淀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业绩斐然。《报告》指出,海淀区企业“走出去”足迹遍布一带一路国家,也取得斐然的成绩。中工国际参与建设中国援建尼泊尔的最大项目——博卡拉新机场;同方威视安检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并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机场伊斯坦布尔新机场提供全部的X光机安检设备,目前90%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同方威视安检设备;神州高铁为“一带一路”沿线50余国家班列和高铁提供运营维护,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运营维护领军企业;中国重型机械公司在柬埔寨建设的新水电站帮助当地人民的用电价格下降75%。中工国际参与建设的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新机场,帮助当地人民实现了四十多年的愿望。四达时代通过电视机顶盒的项目,让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万人看上了数字化电视节目。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海淀区科技企业利用AI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帮助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搭建本地疫情动态监控系统,有效控制了当地疫情的扩散,保护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

海淀企业“走出去”未来可期。《报告》提出,目前,国际经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即将开局的十四五时期,海淀区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将面临“走出去”机遇。《报告》中提出,海淀区需融合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融合北京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融合“一带一路”建设,融合海南自贸港的建设等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而海淀企业需迎合海外市场的需求,提供适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具备个性化的竞争优势,提供更加超前的产品、服务和技术特别是创造新需求的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充分发挥海淀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对接优势,工程承包领域,央企国企可以与民企共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使双方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此外, 2020年6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的公告》,明确自7月1日起在北京等10个直属海关进行试点,跨境电商监管进入新阶段。未来,跨境电商将成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重要方向。

《报告》中,首次梳理了近五年来海淀区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国家及产业布局情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签订合作协议的多个国家从地缘政治、国情优劣势、产业优劣势、营商环境等进行国别研究,深度剖析海淀区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未来面临的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详细分析了海淀区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为对外投资贸易企业应对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市场提供指引,并为海淀区政府未来精准施策提供决策参考。

聚焦开放合作  海淀企业开启新征程

此次“海淀之夜”活动,聚焦科技与文化创新、“一带一路”建设与服务业扩大开放,工程建设、国际产能等多方面合作。活动现场,来自多国的签约国使节就本国政治、经济形势、国别投资环境和经贸政策、本国正在寻求合作的重点项目等进行详细介绍。在300余中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共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监管局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国际化创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专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培养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以期实现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