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发布

是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916日,重庆举行西部(重庆)科学城新闻发布会,发布具体建设规划,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这样概括未来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样板,与两江新区双轮驱动,与东部槽谷两翼齐飞,共同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新闻发布会现场。古福/图

规划1198平方公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从全国来看,在中国科学研究的区域版图上,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处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三者发展定位的侧重点有所差异。西部(重庆)科学城位于重庆中心城区西部槽谷,规划区域范围1198平方公里,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区。其中,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核心区

目前,该区域内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西永综保区等多块“金字招牌”,汇集了重庆大学等本专科院校28所、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9个、西永微电园等产业园区14个。

西部(重庆)科学城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科学大道(效果图)

聚焦科学主题“铸魂”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

西部(重庆)科学城聚焦科学主题铸魂紧紧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总体定位,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让金篮子装满金鸡蛋

据介绍,五个科学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科学设施、深化科学实验、聚集科学机构五个科技分别培育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

重庆将通过“十科”加快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平台、人才平台、资本平台、交流平台“筑巢引凤”打造创新资源集聚“洼地”,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努力把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为创新资源聚集、创新人才云集、创新活动密集、创新成果富集、成果转化顺畅、充满发展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聚集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28所高校及众多知名科技型企业,有20余万大学师生,科教资源丰富

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上,将集中在科学公园西侧布局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目前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已纳入教育部“十四五”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大平台方面,建成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集聚英特尔FPGA创新中心、IBM、博世工业4.0等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国际国内优质孵化平台。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加快推进,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加快落地,北理工重庆微电子中心、电子科大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内投运,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等首批校地合作项目已正式落地。下一步将聚力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科学谷(效果图)

面向未来发展“筑城”打造“智慧名城”样板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将面向未来发展“筑城”,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以新理念新技术推进智能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建设,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人境业和谐统一,打造“智慧名城”样板区。

据了解,在生产空间上,将规划构建“一核四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核”,即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是集聚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核心引擎,集中力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片”,即北碚、沙坪坝、西彭—双福、璧山四大创新产业片区,主要承担教育科研、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等功能“多点”,即以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为支撑,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空间体系。

在生活空间上,将规划构建“一主四副多组”的空间结构。在生态空间上,将规划构建“一心一轴两屏”的空间结构。

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立东介绍,全长66公里科学大道目前已启动一期10.5公里建设占地面积约940科学谷已开工建设。


文章分类: 成果转化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