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版纳植物园等提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

  基于目标与需求导向的现代化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治理、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成效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生态监测体系面临生态系统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顶层设计、标准化的监测手段和数据整合技术等方面挑战。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副研究员白杨及其合作者以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实践为案例,提出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保护和系统评估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与评估框架,以遥感监测为基础,辅以空中和地面实况核查。该框架的特点为:全面性(监测指标能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连续性(监测指标长时间连续观测)、标准化(所有监测站点的监测指标选择与监测方式尽可能一致,便于数据整合)、公众参与性(生态监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应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并使其参与生态监测的全过程)。

  鉴于目前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需求,研究建议:建立统一的国家生态监测平台,汇总全国监测数据并形成网络化;建设标准化生态监测站,有效地整合不同站点数据;纳入利益相关者需求,将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社区发展和政策制定相结合;监测指标应反映生态系统整体状态,包括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加大对生态监测的资金投入和站点建立,以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监测数据用于科学评估;生态监测站点可作为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场所,提高公众参与力度。

  研究成果以Improved ecological monitoring for urban ecosystem protection in China为题,发表于Ecological Indicators

  论文链接

标准化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