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盘活健康大数据、明确储备防疫物资的企业的入选条件……

如何推动大数据在健康领域落地,如何更好普及感染防控知识,如何增加健康教育投入?被疫情搅动的2020年很不平静,因疫情而生的反思和建议,也在2021年江苏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被频频提及。采访中,多位江苏省政协委员就以上问题建言献策。

体温、出行轨迹、健康码……疫情防控中生成的大量信息一方面为防疫决策提供了及时的依据,但也对公共卫生信息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建议,要探索制定医疗数据使用法规,明确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和利用,并通过数据脱敏、去标签化等手段进行处理,加大隐私数据的保护力度,同时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的研发应用,搭建覆盖全省的大数据研究技术平台,并建立分区域、分等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大数据在健康领域落地。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所所长陈仁寿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的供求不匹配,采购中存在量不足、供给乱、调配难、质量差、假货多等问题。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所所长陈仁寿认为,卫生系统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尚未建立,“要总结融通卫健委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公安系统个人基本信息数据、电信运营商的出行数据的健康码从无到有再到完善的经验,挖掘各地电子政务融通的潜力,满足抗疫的数据需求。”

在防疫物资的生产和供给环节,他建议将常用易耗防疫物资纳入储备药品名录,明确承担储备任务企业的入选条件。对有意愿保持一定规模储备的医疗机构,给予一定补贴。

应对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发挥了最前沿的“哨兵”作用。有数据显示,上海超六成确诊病例从发热门诊筛查而出,九成以上疑似患者源自发热门诊。然而,在疫情防控早期,曾有医院因发热门诊流程管理的混乱,造成一名患者致973人被隔离,就诊医院封控。

在陈仁寿看来,“人”的专业化亟待提升。“感染防控知识对疫情防控中的每个人员都是必需的。但仅在卫生系统,就有多人在接诊过程中被感染的病例,其中不乏知名专家,折射出当前医学教育分科过细,感控知识传播范围仅限于传染专业的弊端。”调研中,陈仁寿还发现,部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的现象,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未发挥出应有作用,反而出现了对下级医疗机构优秀医护和患者的“虹吸”,导致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发挥不明显。

对此,他建议,要完善卫生应急人才培养机制,高校要完善专业设置、重组相关专业课程等,提倡学科交叉,尤其是要将感控知识纳入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提高从业人员应对重大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继续教育环节,建议将感控知识列为必有内容,不断更新医护的感控知识。同时,建议将防疫基本知识以适当方式纳入中小学教材课程中,以及大学的非医药专业,提升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防疫知识储备。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

健康、防控知识的普及,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危,全民健康意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缺乏,是每次传染病流行与大规模传播的助推剂。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前往湖北武汉、辽宁,在一线战“疫”70天。她认为,目前,部分医院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配置、仪器设备、应急反应能力、健康教育手段等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公众对预防保健及健康知识的需求以及健康促进在形式和方法、手段与策略等方面还没有深入人心,是目前全面健康教育面临的短板。此外,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专职人员少任务重,江苏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比例不高,专业人员配备不齐的现象还未改变。

“建议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以多种灵活的用人机制培养和引进适合健康促进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如互联网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项目策划人才以及熟悉医疗、公共卫生和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她建议,将健康教育工作与满意度、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