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南亚季风中断促青藏高原植被生长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5日发布消息说,该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开展合作,利用多套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植被指数数据最新研究发现,南亚季风中断时期,青藏高原中东部土壤水分普遍下降,但植被生长活动却更旺盛。

  该项研究首次发现并揭示南亚季风中断对高寒植被生长活动的促进作用,强调季节内气象因子变化对植被生长活动的重要性,其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意义。

  这一青藏高原生态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论文,近日由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发表。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硕士研究生任扬航为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双聘教授阳坤为论文通讯作者。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绍说,植被的生长活动受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率(即变化速度)影响。过去40年,青藏高原普遍出现暖湿化趋势,其对植被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同时,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存在季节内(月或周)变化,其中最典型的季节内变化就是季风中断,即在季风减弱期间降水量显著减少,使得高原中东部土壤含水量短暂下降。不过,此前研究很少关注这一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于此,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团队联合相关高校科研人员,对南亚季风中断期间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清华大学研发的新一代植被光能利用率模型,量化出季风中断时期各气候因子对高寒植被生长活动的贡献。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每年6至8月份都会出现南亚季风中断现象,每次大约持续10至40天左右,影响高原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季风中断时期,青藏高原中东部土壤水分普遍下降,但植被生长活动却更旺盛;季风中断时期,植被冠层吸收太阳辐射明显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且辐射增强的促进效应超过土壤和大气干旱的抑制效应,这是季风中断时期植被生产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