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让更多科技成果上“货架” 瓯海支持科学家变身企业家

  让更多科技成果摆上“货架”。

  瓯海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科研人员技术入股,以创有所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此,瓯海还成立专班提供一企一策服务,营造创新创业创富最优生态。

  今天出版的《浙江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等到新公司成立,研究院的钠离子电池项目就能很快投产了。”8月4日,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侴术雷带着他的科研项目风尘仆仆赶赴上海,与中建八局有关负责人商谈起技术入股事宜,生产线怎么建、招引多少人才等,双方陆续明确。

  侴术雷说,不到一年时间,研究院与龙头企业建立联系,科研团队“办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在以前不敢想。

  作为温州瓯海区重点引进人才,侴术雷去年带着科研团队来到温州,不仅担任温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还要经常带着团队做研究。瓯海区针对高校教授创新创业成立联络服务专班,了解到该研究项目可推广应用在电动车、电网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多领域,就找到侴术雷,建议他在瓯海设“研究院”“办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落地。

  “一切围着科学家转,给政策、跑审批,我们为每位在瓯科学家配备‘服务专员’,‘个性定制’科研成果转化计划。”服务专班成员、温州市高教新区发展中心副主任丁若菱告诉记者,为了让科研人才的项目更快落地、更好地产业化,专班团队每周多头对接,跑研究院和高校,走部门、企业和车间,提供最优土地政策、确定最佳建设方案等,解决企业开办前期的琐碎事。以温大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即将成立的新企业为例,从确定建设规模到厂房选址,仅用了两周。据统计,瓯海区提供科学家“办企业”启动资金方面支持,目前已累计发放创业资助23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内,优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纳米材料研发。

  “这有助于我们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威说,目前该研究院多名科技专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孵化企业,该研究院的一名科学家借助龙头企业带动,研发太阳能电池导电材料,不到一年时间已具备年产值3亿元的生产能力。

  作为瓯海区首批成功孵化企业的科技人才,温州大学吴桂初教授感触很深,创办浙江聚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后,不到10人的团队成长为200多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小型断路器全面应用于国内外电器行业。

  目前,已有105名高校科研人才在瓯海孵化科技型企业。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