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科技创新有力促进云南省橡胶产业持续发展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云南是我国橡胶树种植规模最大、干胶总产与单产最高的省份,但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长期存在。针对植胶土地资源有限、可供选择的适宜云南植胶环境的优良品种较少、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乏力、产品结构不合理、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以及全国橡胶自给率下滑至低于国际战略安全警戒线等问题,2011年科技部立项支持云南省实施“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为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课题主要承担单位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双版纳景阳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勐捧制胶厂、河口浓乳胶厂、云南源天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陆良爨乡绿圆菇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
   4年来,在云南省科技厅的组织协调下,通过项目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各协作单位的配合下,项目组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与考核指标。2015年6月26日,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农村司组织的项目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对合理利用有限的植胶资源、建设高水准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目筛选出“热垦523”和“热垦525”两个胶木兼优品种,并被农业部遴选为主导品种;筛选出“云研75-1”等5个品种进行了品种登记;收集特异种质61份;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育种材料93份;创制了干胶产量为对照品种(RRIM600)200%以上的基因型54个;繁育优质种苗64.97万株,推广良种28.15万亩。
   建立了云南山地主要种植模式的经济学和生态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植胶区胶乳生理参数数据库和安全采胶评价指标、橡胶树主要病虫害监测体系;研发出橡胶树专用肥配方4个,并应用“3S”技术建立了10万亩橡胶树施肥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针对橡胶树不同病虫害的防治药剂14种;研制出橡胶树死皮预防剂1个;建立了山地胶园新种植模式试验基地1000亩;建立山地胶园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0.83万亩,增产22.5%;推广129.13万亩,增产9.74%;辐射带动262.91万亩。
   完成了2万吨子午线轮胎专用胶生产工艺及配套设施改建;建成了年产500吨低蛋白浓缩胶乳示范生产线1条;完成了以橡胶木屑废菌包和橡胶籽油粕为主要原料的2万吨有机肥料生产线的改建和10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的改建;建成以橡胶木屑为原料的年产800万袋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1个;研发出白坚木皮醇分离提取工艺。
   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期刊论文5篇;登记新品种5个;申请发明专利11件,登记PCT专利1件,美国专利受理1件;编制技术标准和规程15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肥料正式登记1项,临时登记3项;农药正式登记1项;取得各类成果10项,其中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培训各类相关技术骨干和农民5346人次。
   项目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制约云南天然橡胶品种、种植模式、施肥、病虫害防治、安全采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加快了橡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进程,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创新了种植模式,减少了病虫危害和营养失衡等造成的损失,遏制了开割胶园单产下滑的势头,延长胶树经济寿命;加快了国产天然橡胶原料胶新产品研发进程;提高了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延长了产业链,发展了循环经济。2014年末,全国橡胶树种植面积达1741.65万亩(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干胶总产量84.01万吨(居世界第四位),全国干胶单产80.56公斤/亩(居世界第五位)。云南种植面积856.5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9%;云南干胶总产量43.32万吨,占干胶总产量的51.6%;云南干胶单产102.71公斤/亩。


“热垦523”和“热垦525”胶木兼优,被农业部遴选为主导品种



橡胶树籽苗嫁接技术、试管芽条繁殖技术在植胶区得到广泛应用


经胶乳生物凝固、凝固压绉脱水和造粒、干燥,天然橡胶被制成优质生胶


橡胶树施肥信息管理系统在东风广场17.7万亩胶园区推广应用




文章分类: 图片新闻资讯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