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昔日千古帝王家 如今百姓博物馆


   5月18日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两位世界级大博物馆的“掌门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听他们晒家底。
   资源“独一无二”,比肩“世界一流”
   故宫、国博无疑是我国博物馆行业的翘楚,晒起家底,两位“掌门人”都颇为自豪。
   单霁翔说,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拥有三大“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资源”——17万平方米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堪称世界之最;180余万件馆藏文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每年1500万以上的观众,是世界上唯一观众数量超过1000万的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拥有包括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每年有各种展览约45个,展出文物藏品近万件。”单霁翔说。
   吕章申认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历史使命。“有了不断崛起的中国,才有了如此大的国家博物馆。”
   数起家珍,他信手拈来——国博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博物馆。藏品120余万件,展厅48个,常设陈列性展览占四分之三以上。年接待量达到763万人次。
   “国博还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去年6月,被英美有关机构评价为世界最受欢迎博物馆第三位,排在法国卢浮宫、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吕章申说。
   做好“文化生意”,“把博物馆带回家”
   今年3月《博物馆条例》实施,鼓励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做好经营是博物馆解决生存之道的重要途径,国际上许多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也不完全依赖政府,我国博物馆可以通过研发文化产品来促进发展。”单霁翔说。
   近来,“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等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备受社会公众追捧。600年的紫禁城,90年的故宫博物院,把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通过文创产品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桥梁。
   单霁翔透露,去年故宫累计开发6700多种文创产品。“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是故宫研发文化产品的出发点,而真正让大众通过产品学习文化、引发思考、获取精神升华才是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理念和落脚点。”
   除实体产品外,故宫大力推动“实体数字展示”工作,让观众可以在多地多时、更加便捷地了解馆藏和展览文物。还自主研发并上线了App应用《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和《每日故宫》等,深受观众欢迎。这些App均可免费下载,让故宫珍贵藏品和文化真正“活起来”。
   吕章申认为,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能够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可以让观众们“把国宝文明带回家”,而且“在使用中了解国宝”。
   殿堂“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昔日千古帝王家,如今百姓博物馆。”单霁翔表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故宫博物院尽最大努力提供优质服务。面对不断增长的观众数量,通过调整展览布局、扩大开放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疏导过量人流等措施,增强接待服务观众能力,减少拥堵踩踏风险。
   据了解,故宫目前已有40种语言的讲解服务,并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专家版、故事版、少年版、对话版等个性化讲解服务。还经常性地组织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参观故宫,并不断充实网站的青少年服务板块。
   “高大上”的故宫也经常走出高墙“接地气”。“故宫文化不断走出紫禁城,来到社区、学校,来到更多普通观众的身边。”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除“故宫讲坛”“故宫知识课堂”“永远的故宫”等系列讲座,“故宫文化”志愿宣讲团经常到各社区进行宣讲。
   谈起国博的公共文化服务,吕章申认为“人气十足”。他表示,国博不断健全“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观众提供服务。他列出这样一组数字:国博每年为观众提供中英文讲解服务近万批次;接待学生3万余人,推出教育活动500余场,与2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素质教育合作机制,自主开发的公共教育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国博网站拥有8种外语版本,平均每月访问量超过百万。
   单霁翔表示,“故宫接待的来宾中,‘游客’多,‘观众’少。很多人认为自己走进的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没有感觉是走进了一座博物馆。希望通过教育引导,让更多的人真正成为一名博物馆观众。”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