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福建第四次鼓岭科学会议在福州召开——商讨发展生物医药前沿技术

    8月27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主办,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以“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四次鼓岭科学会议在福州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了解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前沿技术趋势,把握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需求,为全省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科学咨询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健研究员,国药集团中生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心亮研究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厅领导杜民、周世举、林伯德出席会议。参会的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优势企业专家、学者和列席会议的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省药监局等省直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等单位领导、专家还分别就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和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周世举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近两年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八项措施》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目前,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还相对落后,2013年全省生物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居全国第21位,处于中下水平,存在着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研发水平较弱等问题。省科技厅召开此次鼓岭科学会议,目的就是通过会议集聚生物医药领域内的高端智力,实现思想交流,碰撞创新火花,启迪创业智慧,提升全省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副院长作了题为“国际化大背景下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主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丁健主任作了“药物创新:趋势、挑战、对策”的主题演讲;国药集团中生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心亮研究员作了“重组大分子药物与疫苗研究和产业化趋势”的主题演讲;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教授作了“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参会代表围绕“大分子药物及诊断技术”、“小分子药物”等专题内容进行了分组讨论。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各国竞争的战略重点,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新兴产业,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最终控制,以及重大慢性疾病的临床诊疗突破几乎都有赖于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在提高人类疾病防治水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当前医学生物领域技术发展方向来看,基因组学技术大规模应用已趋向成熟,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已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的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要突破的优先领域,医疗器械正在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福建省2013年生物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居全国第21位,处于中下水平,存在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研发水平较弱等问题。但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一是厦门、福州已经形成一定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厦门大学在诊断试剂和疫苗方面、省微生物研究所在抗生素药物方面形成了优势;三是多个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平台落户本省,闽台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正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有了强劲的动力。
   推动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有关问题,会议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征,集聚各层次的高水平人才和团队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全省要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向生物医药领域的青年骨干人才倾斜;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和长周期的特点,要通过提供各类优惠政策,营造助推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吸引外来资本和企业入驻;三是生物医药产品通常属于特殊监管产品,未经过注册审批无法上市销售,要最大限度服务药企的新药审批,加快推动新药上市;四是现有的物价制度延缓了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上市进程,建议采取灵活定价方式支持药企发展;五是可以借助联盟推动产业的发展,通过支持已有的省内国家级联盟和省级联盟并适时设立新的联盟,使联盟运行实体化,发挥联盟的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