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世界首个无角牦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近日,经过20余年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个无角牦牛——“阿什旦”牦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青海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区占该省总面积的96%,天然草地面积5.47亿亩,其中牦牛存栏481万头,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省(区)排列居中国第一位,素有“世界牦牛之都”美誉。

“随着传统饲养方式多元化、有角牦牛在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中暴露出相互伤害、不易采食、破坏圈舍等弊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阎萍介绍,“阿什旦”牦牛相较其它牦牛品种,性情温顺、不容易打斗、易饲养、易管理,在自然减少受伤率的同时可以增加饲养密度,便于进行舍饲。

阎萍介绍,培育无角家畜品种系全球各国家畜繁育改良工作“热点”,驰名世界的有苏格兰安格斯牛、美国无角短角牛等,“阿什旦”牦牛选育方向为肉用,新品种遗传基础和体型外貌特征均与中国目前现有的17个牦牛地方品种有明显区别。

“技术人员将‘阿什旦’牦牛性能指标与综合品质与青海本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阿什旦’牦牛种在保持高原牦牛优秀抗逆性的基础上,在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等主要生产性能和综合品质全面超越青海高原牦牛、环湖牦牛。”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场长马进寿说。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副厂长保广才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阿什旦牦牛新品种其生产性能和综合品质达到国际同类型生态区牦牛领先水平,为世界独特生态区牦牛品种培育提供了成功典范,展现了我国在牦牛遗传育种学科方向的国际领先地位。对满足牦牛产区多元化饲养模式,降低草原载畜量,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阿什旦”一名由来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境内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藏语意为石头堆起来高高的山。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