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恩格贝:从沙漠的绿洲的华丽转身

每年的这个时候,内蒙古都会出现大风天气。同样,每年的这个时候,在库布其沙漠里,当地群众、企业员工、志愿者们都会顶着大风走进大漠,或植树,或采集数据,或播种,几十年来从未间断。随着抗疫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今年库布其沙漠恩格贝生态示范区里的治沙热情不减反增。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北靠黄河,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缘,总面积约30万亩。40年来,在一代代恩格贝人和志愿者、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下,这里从寸草不生的大漠,变成了植被覆盖率78%、森林覆盖率达到41%的沙漠绿洲。

初心不改,40年治沙从未停止    

1975 年春天,鄂尔多斯市(时称伊克昭盟)核定了28万元的治沙专项资金,恩格贝区域得到了 4 万元,及10多名科技干部的进驻。而就是这点钱和这几个人,拉开了当地的治沙大幕。

1989 年,时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常务副总裁的王明海带领着他的团队来到了恩格贝,成为了恩格贝第一代开拓荒沙建绿洲的志愿者。

此后几十年,恩格贝的生态建设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大力支持,每年都会有 20多个国家近千名外国志愿者来这里植树。如今在恩格贝,游人们可以看到有中国人寿的青年林、国家税务的中国税务林、中组部的青年林、全国铁路系统各部门的青年林、夕阳红林、延安精神林、蒙古国志愿者林、华夏基金林等以及许多个人捐赠建设的林区。良性循环,恩格贝的名气越来越大。

“今天的恩格贝绿洲,不是这一代治沙人造就的,而是几代治沙人初心不改、持之以恒的结果。”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志忠说:“几十年的建设换来了今天的绿树成荫,在不懈植绿的同时,恩格贝的建设者切实加强管护工作,防火抗旱防病虫害,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如今的恩格贝已成了“沙漠绿洲”,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恩格贝沙区初步形成带、网、片,乔、灌、草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保护黄河编织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科学创新,昔日沙区改头换面

    热衷沙漠旅游的人们都知道,如今的恩格贝与响沙湾一起,组成了享誉全国的库布其沙漠旅游景区和生态示范区。科技创新,为恩格贝带来了既要“大发展”又要“生态美”的发展底气和发展成果。

记者了解到,生态示范区以环境友好、和谐共存、绿色协调、政府主导、科技引领、市场运作为发展原则,以生态示范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为突破、以新能源新科技为支撑,确立了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产品创新,打造“生态示范、科普教育、循环经济、旅游观光、医疗养生、新能源新科技六位一体示范区的目标。

示范区不断践行着钱学森先生的沙产业发展理念,本着‘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12字方针推动沙产业五大区块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阳光资源,科学节约用水,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单位面积土地产值绿色效益的最大化。

2018年,示范区还引进了30余个航天果蔬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取得初步试验比对报告,结合精准脱贫工作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新作物培育园新品种现场观摩会3次,积极推广试验示范成果,带动了农牧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农业技术员刘雪芹告诉记者。

生态优先,永久坚守一方净土

杨志忠说:“恩格贝的沙漠治理阶段已经过去,守住这份绿色和纯净就成为我们现在的新的任务和目标。”

翻开生态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到,新一代恩格贝人牢固树立科学的现代经营理念,立足生态建设,把造林保护生态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资源管护入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环境为前提,科学发展产业,坚决杜绝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而毁了这辛辛苦苦创造的一片净土。

“结合恩格贝实际情况,我们编制《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扬尘控制方案》《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水资源环境保护方案》,制定了《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办法》。同时,按照相关方案、办法,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积极执行,有效保障了示范区的环境质量”杨志忠介绍说。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环境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达到340天以上,空气质量提高,被称为“天然氧吧”,被评为全国“深呼吸”小镇。

今年,示范区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园区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加快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行为,大力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文化,支持发展绿色志愿服务,鼓励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引导游客和周边群众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野生动物。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