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罗日盖:种草40载,让“黑土滩”变成“金草原”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草原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达日县,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四十载,将一粒种子、一株牧草当成一生的事业来追求,当地百姓传唱着他一心植草、护草捍卫绿色家园的故事……

罗日盖与家人聊起下乡种草时的工作收获。夏连琪 刘红 摄


时值盛夏,果洛草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从达日县一路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绵延的草原。在绿草如茵的木热村,我们见到了64岁的达日县自然资源局草原站站长罗日盖,他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腿脚不是很好,但眼睛却炯炯有神。

“那片土地曾是黑土滩,寸草不生,早些年,行走在草原上,时常会见到一片片牧草稀疏甚至寸草不生的黑色土地,这种就被称为“黑土滩”,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表明这里的草场已身患疾病、正在严重退化。如果不及时治疗,黑土滩将会像传染病一样继续蔓延,危及周边草场。”罗日盖边走边说。

罗日盖和徒弟苏尼么措在仓库严格验收草籽商刚刚送来的青海冷地早熟禾等草籽夏连琪 刘红 摄


草原“黑土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草原灾害。“黑土滩”形成的过程是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同时,草皮融冻剥离,盖度降低、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养分丢失直至滋生盐渍化,土层变薄,退化为沙砾滩。当养育了祖祖辈辈的草原开始了退化,那时候,罗日盖站在草原上望向远方,陷入深深的沉思。他想,草原上的草没有了,牛羊吃什么?牧民的日子该怎么过?一定要种草,还要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罗日盖1958年出生达日县偏远的哈青村,1981年成为一名技术人员。从那时起,他就驾驶拖拉机,在草原的黑土滩上播种草籽,每年种草1000余亩。这一种,种了40年。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害鼠等多种原因,黑土滩和黑土坡越来越多,罗日盖也越来越忙。

罗日盖陪同果洛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人查看草场牧草长势情况。夏连琪 刘红 摄


每年五月月是种草的关键时节,达日县草原站站长的罗日盖,成了草原上最忙碌的人。罗日盖今年主要施工点是达日县的满掌乡,满掌乡是全县草场退化最严重的一个乡,全乡有70%的草场成了黑土滩,今年计划在这里种草7万亩,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施工期。


天还没亮,罗日盖已经在草原站的种子仓库门口忙开了。锄头、铁锹、草籽、无纺布,还有小帐篷、茶壶、糌粑、酥油茶后车斗装满满他们来到施工点,开始驻扎下来,一驻便是几个星期。

以前种草不施肥,现在施肥了;以前种籽不筛选,现在严格筛选,施工时还要铺上无纺布。这样一来,种草的成活率就大大提高了,以前成活率只有30%左右,现在提高到80%以上。

下乡途中路遇当地牧民,一起交流草原灭鼠与围栏验收工作。夏连琪 刘红 摄


记者跟随罗日盖来到大山深处的施工区,远处大片大片的绿色走近一看,原来是草地上铺着一层绿色的薄膜。罗日盖说,有了无纺布的保护,草才会长得更好。在狂风冲击下,去年铺上去的无纺布已经有些破损,无纺布下面的草牙子已露出点点绿意。罗日盖双膝跪在地上,轻轻地拔起一株草,仔细观察起来,欣喜地说“你们看,这草长得多好,根部深,抓地也很牢固,这就是无纺布的功劳无纺布施工作业达日县新的试点项目,适宜在坡度陡一点的地方使用,可以降解,对草原没有破坏,反而起到了保温保湿、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做草原保护工作,注定要比别人多跑路、多吃苦、多流汗”。每年种草的时节是罗日盖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到施工点下乡,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夏天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到了冬天罗日盖还要奔波在达日县的沟沟壑壑,哪里有黑土滩,哪需要明年开春时种草,都是他心里的一本账

2019年10月,罗日盖在下乡途中突发心梗,吓坏了周围的同事,大家立即将罗日盖送往西宁的医院治疗,身体稍微康复后,同事们劝他在西宁调养休息几天。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悄悄跑了回来。同事们在家里几乎找不到罗日盖,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草滩里。灭鼠也是一个重大的难题。药剂灭鼠,也会带来种种问题,这也成了罗日盖的心头病。他们还在反复实验,寻求着最佳方案。

粗略一算,2003年至今,达日县草原站共修复黑土滩近80万亩,昔日难看的黑土滩上终于生出一绺绺嫩绿的牧草。草原保护工作需要经常在野外作业和现场施工,工作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已是常态。作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罗日盖常年穿梭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达日草原上,每年在野外工作时长达200余天,摸清了全县草原家底,并参加种植人工草场近250多万亩、灭鼠1500多万亩,无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还是退牧还草、生态修复工程,他都不辞辛劳,日夜奔波,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为让“黑土滩”变成“金草原”而努力着。

罗日盖在多年的草原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被达日县干部群众亲切地“草原专家”,这称呼名副其实

40个春秋,罗日盖跑遍了全县的9乡1镇33个行政村,哪个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哪个山里有多少黑土滩,哪个牧户家有多少草山,罗日盖的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在他心里,住着一幅达日草原地图。

有人问到自己这么多年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草原上,值不值罗日盖平静回答:“每天看守着草原,心里才觉得踏实,特别值。

在达日县满掌乡“黑土滩”施工现场指导工人铺设无纺布。夏连琪 刘红 摄


由于工作出色,罗日盖先后获得了青海省农牧厅颁发的青海省农业(2006—2010年)优秀科技工作者、果洛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果洛好人”提名奖,并多次被达日县委县政府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被中共青海省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科技兴农突击团队(黑土滩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保护生态、守护家园,成为了达日草原守护者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时时记得党旗下的句句誓言,要守好、守住、守牢草原生态已是他坚守一生的信仰。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可罗日盖并没有退休,因为他离不开草原,草原也离不开他。他就像达日草原上的一株牧草,为达日草原带来绿色和希望。他说还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修复之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近日,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果洛州调研时,专程看望了生态保护先进典型人物罗日盖同志,勉励他继续发挥“草原专家”和“活地图”的作用,把40年积累的经验做法运用到草原生态治理修复上,让绿色成为群众永久享受的财富让世世代代的牧民在草原上生生不息。同时,认为罗日盖的事迹具有典型示范与引领意义,是青海各族儿女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生态保护的缩影,彰显了新青海精神,号召大家要以榜样为旗帜,激励自己,扎实工作,凝心聚力贡献青海力量。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