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唐山地震44周年之际,谢礼立院士团队推出抗震科普系列图书新作

7月28日是唐山7.8级地震44周年,在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谢礼立院士团队推出抗震科普系列图书新作,出版发行了“抗震有话说:从结构抗震到城市抗震”科普系列两本新书,还同步发行了这两本书的科普折页。该新作为中国地震局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新作出版发行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地震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的良好氛围。

图为《地震液化灾害》《控制建筑物的地震损伤》封面(受访者供图)

其中,《越来越凶狠的隐形杀手—地震液化灾害》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袁晓铭编著。该书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地介绍地震液化灾害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前沿,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全方位诠释地震液化的过程与原理。独创性和思想性显著,凝练总结前沿科研成果,不仅适于民众阅读,从事地震液化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能从中受益。本书对地震液化灾害科学技术知识、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的普及具有推动作用,有助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本新作《不怕地震的房子—控制建筑物的地震损伤》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曲哲编著。该书条理清晰,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枯燥的专业理论和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全书文笔流畅,博览中外,以传统的延性抗震设计为背景,结合性态抗震设计的发展,从“跪着”的城镇、隐藏的节点和非结构破坏等方面讨论讲解了抗震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图为《地震液化灾害》《控制建筑物的地震损伤》科普折页(受访者供图)

谢礼立院士介绍说,场地和建筑物是最重要的承载体,减轻场地和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地震安全乃至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科学认识致灾规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才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本书分别以场地和建筑物为主题,以减轻场地和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为目标,使更多人了解防灾减灾与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对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有所脾益。

据介绍,谢礼立院士团队“抗震有话说:从结构抗震到城市抗震”科普系列图书由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地震工程与防灾工程学家、国际地震工程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理事长、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礼立先生主编。该系列图书从多维度谈工程抗震与城市减灾,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践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处置能力。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