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微塑料赋存特征研究获新进展

9日从内蒙古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李卫平教授团队在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微塑料赋存特征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分别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上发表。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乌梁素海表层水体及底泥样品并对其中的微塑料进行浮选分离,借助体视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以及FTIR等设备分析了其表层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尺寸、颜色、形状等特点,并对其微观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水体及底泥中微塑料最大丰度分别达到10120 /m324 /kg;微塑料形状主要包括纤维状、薄膜状、碎片状以及颗粒状,且水体和底泥中均以纤维状微塑料为主,所占比例从40.01%78.64%不等;黑色、红色、绿色以及透明色为各采样点中主要检测出颜色,有色塑料所占比例最高值为94.90%,且各点微塑料中以尺寸>2 mm的居多。另由乌梁素海水深较浅以及季节性退水等特点,微塑料丰度在乌梁素海水体中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从南向北丰度逐渐递减。

内蒙古河套灌区作为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油生产基地,平均每年通过灌区内各级排水沟道排入乌梁素海水量超过5×108 m3,并在乌梁素海滞蓄后经退水渠排入黄河。由于河套灌区长期覆膜种植等原因,导致其农作土壤中含有较大丰度的微塑料,而土壤中大量微塑料经风力和人为等作用进入河套灌区排水系统,在河套灌区形成了新型污染物。

本系列研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大规模覆膜种植为背景,开展河套灌区农作土壤、排水沟道及乌梁素海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研究,对黄河流域以农业覆膜种植为主的大中型灌区微塑料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