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3年科技到账近2亿!这所高校有着怎样的“硬实力”

日前,来到常州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地看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开发的工程项目管理BIM云平台已正式投运。这是一个提升常州市项目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试点项目,打破了过去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为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智力”。

一城之外的扬州,该校自动化专业教师尤正建联合国家电网扬州供电分公司共同研发的“电缆哨兵”,在盛夏酷暑为保卫用电安全提供了新力量。

这些高新项目,仅仅是该校围绕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服务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3年来,该校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场次超过1000场次,完成技术服务企业512家,各类科技到账近2亿元。

学校有着怎样的“硬实力”?

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生态环境

“学校在深化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找准自身定位、练好服务‘内功’、建好合作平台、发挥专业优势、打通成果转化‘堵点’、盘活创新要素,为地方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访升说。

2016 年以来,该校出台《科技创新行动实施意见》,修订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培育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创新制度管理体系。

用该校科技发展部部长薛叙明的话来说,“正是有了完善的制度和完善了科研项目服务流程和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大大增强了学校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3年来,学校给予科研教师突出业绩奖励,简化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预算调剂权,推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统一转化后收益 的80%用于奖励研发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加大科研业绩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人员职称评定开辟通道……体制机制的改革,正稳步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这些举措更进一步为学校科研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氛围。

3年来,学校共立项市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或课题254项, 全校知识产权申请数1242件,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21项。

平台支撑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

在吴访升看来,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牵引力,但要把发展真真正正落到实处,一个关键环节是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2016年,该校依据市场化运行工作要求,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凭借这个平台拓展技术转移、技术咨询及技术中介等业务。

副校长潘玉琴带队赴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调研

学校依据专业化要求抓队伍建设,先后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专利分析初级培训、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和技术经纪人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建立起了一支拥有25名技术经理人的队伍,加强与园区、特色乡镇、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开展专场校地交流活动。“现在,学校就像服务教师科研创新的‘店小二’,而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广阔创新空间中创造着无限可能。”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潘玉琴说。

同时,该校充分利用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中小型企业服务平台等平台优势和专业教师智力优势,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和开展校企需求对接,通过面对面、点对点对接交流,采取校企合作技术开发、企业委托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形式, 横向科研到账和“四技”服务到账金额实现了逐年增长,服务质量也逐年提升,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到去年底,学校签订校企合作横向科研开发与服务项目合同数701项,合同金额23973.12万元;技术合同认定数407项,合同认定金额8867.4万元,实现各类横向科研实际到账达5670.69万元,“四技”服务到账15840.73万元。

整合资源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

电缆是城市的生命线。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因市政工程大批量开挖导致的电缆损坏事故却频频发生。如何经济高效的保护城市生命线安全?尤正建科研团队研发的“电缆哨兵”——基于智能噪音识别的电缆防外破预警装置大显身手。

“装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深度学习挖掘机及机械镐等大型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信号,并有效识别,及时预警,防止电缆外破事故发生。”尤正建说,目前预警装置在扬州部分地区安装后,区域内电缆外破故障同比下降85%。由于经济效益良好,该技术曾多次获得江苏省以及电力行业颁发的多项荣誉。

在常州工程,像尤正建这样热衷于技术创新的老师不在少数。这得益于学校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流动的壁垒,整合创新资源,盘活创新要素,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教师作为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人员什么时候进场,材料什么时间验收,工程符不符合设计要求……一个看似简单的建筑项目,背后千头万绪。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多方参建,谁来管、怎么管? 常工职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魏建军教授说,“一颗 ‘项目智脑’或许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档案馆这个项目,我们要建成常州市BIM+电子档案管理示范基地,引领建筑实施工程管理走向智能化。”

传统建筑工地的项目推进,主要靠点对点沟通和环节与环节间衔接,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漏洞。郑惠虹科研团队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基于BIM云技术的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及BIM协同咨询模式,为项目管理过程中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提供实时动态协同管控与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的产教融合,每月都有重大校、政、企深度合作项目落地,多个产教融合项目同步推进。尤其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和技术积累,集中力量开发出的防疫消杀用品和智能测温装备等,为地方打赢疫情防控和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这标志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我们常工程有着一大批丰富的资源和有能力、有经验、有激情的教师团队。”吴访升说。

如今,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加大与区域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联系、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服务、技术创新……成为教师和科技人员的自觉行动。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