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黄河岸边的“时间印记”

筹划已久的“黄河万里行”采访活动终于成行。
第一程,塞上江南——宁夏银川。上一次到银川还是10年之前,印象已经很浅。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因河而盛。2000多年的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抵达银川机场已是13时,宁夏水利厅工作人员接到我们,直奔青铜峡市,沿途翠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湖光戏柳、草树烟绵、芦苇摇曳、风荷蹁跹,高速两旁诸多黄河元素的宣传标语,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宁夏与黄河的密不可分。
简单午餐,一杯西北风格的八宝茶正式开启“黄河万里行”宁夏段的采访。
根据宁夏水利厅安排,采访首站是坐落于青铜峡水利枢纽附近的宁夏水利博物馆。在这里,时光在纵横交错的引黄古渠道里缓缓流淌,密如网织。从司马迁“水之为利害”到郭守敬“因旧谋新”,从乾隆皇帝“兴水利以尽地利”到宁夏知府张金城“河渠为宁夏生民命脉”,无不秉承前人对治水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宁夏引黄灌区两千多年来源远流长的水利史和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博物馆建于10年之前,历史“很新”。但是,这里自秦汉时期,就已有了屯垦开渠、引河溉田的记载,很有“历史”。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引黄灌溉在宁夏历经沧桑、从未中断,创造了河套平原的灌区农业和生态环境,是灌溉农业文明的杰出典范。
黄河纵贯宁夏397千米,引黄古灌区南接萧关与关中平原,北接乌兰布和沙漠,东临鄂厄多斯台地,西靠贺兰山天然屏障,灌区以青铜峡为界,以上为卫宁平原,以下为银川平原。得益于黄河泥沙冲淤,灌区土地肥沃、地饶五谷,“天下黄河富宁夏”,名不虚传。
博物馆中,一个大大的秸秆制成的实物“埽”,很是瞩目。何为埽?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提到“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在百度的词条解释中,将其定义为:旧时治河,将秫秸、石块、树枝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其实不光在“旧时治河”,在现代的黄河堵口护岸中,“埽”依旧被广泛应用。
根据博物馆里的展示,“卷埽”在西夏时期就有应用。在《宋史·河渠志》中已有关于“卷埽”制作方法的描述,而在《元史·河渠三》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卷埽”在黄河抢险中的应用。“卷埽”在宁夏地区利用秸秆等物进行捆扎,而在黄河下游更多的是利用柳树枝条捆扎石料的方式,虽地区不同、所用材质不同,应为一物。
其实,在宁夏历代的治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用水、管水经验。西夏的“卷埽”技术与汉代“激河浚渠”,北魏灌溉制度,元代木闸、滚水坝控水,明代石闸布设、刻字“水则”,清代飞马报汛、埋设准底石、闸坝砌筑、植柳固堤、“封”“表”轮灌、渠道岁修、插杠挡闸等技术及经验都是领先于其时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出发前,曾多次到这里采访的同事热心地给我提供了许多资料,让我应接不暇。新中国成立前夕,宁夏全灌区直接从黄河引水的大小干渠共39条,总长1350千米,灌地12.8万公顷。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旧渠,开发新渠,灌区规模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灌区重点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灌排系统日益完善,供水保证率大幅提高。历代开凿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东干渠、西干渠、惠农渠、大清渠、泰民渠、七星渠、美利渠、跃进渠、羚羊寿渠和羚羊角渠14条引黄灌溉古渠,流润千秋、惠泽至今,灌溉面积36.2万公顷。
从博物馆出来,驱车30分钟,我们来到河西总干渠,参观古渠唐徕渠。唐徕渠又名唐梁渠,相传开源于秦汉时期,最早可见于公元1149年至1169年西夏时期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明朝万历年间的《朔方新志》记载:“唐徕渠亦汉故渠而复浚唐者”,并招徕民众垦殖,遂名唐徕渠,是宁夏著名的古渠道之一,也是宁夏平原最大的引黄自流灌溉工程,全长314千米。唐徕渠原取水口就在黄河青铜峡“108塔”下,10年前曾去看过,后因修建青铜峡水利枢纽,改在河西总干渠引水。
而河西总干渠就是60年前唐徕渠引水段扩建而成,从青铜峡水利枢纽坝下到唐徕渠“正闸”,即我们所在的唐正闸。宁夏渠首管理处的杨少波告诉我们,黄河水进水处谓之“正”,唐正闸以上为河西总干渠,水过唐正闸则进入唐徕渠。杨少波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拍摄于80多年前的历史照片,我们得以目睹了民国时期(1936年)的唐正闸旧貌。历史在这里相逢,天翻地覆,唯岸边一棵百年柳树,穿越时空,与我们相遇。
结束采访,路过位于青铜峡市叶盛镇地三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这是当地有名的“贡米”生产区,全部依靠古灌渠的水浇灌。
停车驻足,稻花正浓,稻香沁人。
猛然觉得,历史再次留下印迹,让我们得以嗅到千年前的味道,隐约听到蛙声一片。
由于时间紧张,近在咫尺的青铜峡水利枢纽未能亲见,颇为遗憾。
现场见闻录:宁夏水利博物馆
宁夏水利博览馆设计独特,为秦汉时代的高台式建筑风格,青铜色扭面轻钢屋顶。2010年3月开建,2011年9月建成,南北宽34.2米,东西长72米,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4085平方米,布展面积2850平方米。周围衬托景观水系和微缩黄河地面景观,西面为古汉渠取水口遗址,东面为至今流淌着的古秦渠,南面为青铜峡水利枢纽,与北面的九渠广场、青铜古镇遥相呼应,形象揭示了宁夏水利的秦风汉韵。外墙运用线刻艺术,以浪花和祥云贯穿,行云流水般勾勒了秦汉移民屯垦开渠、太宗大会百王、西夏王朝雄风、塞上水利新貌等线雕,浮雕表现的是一部流淌的宁夏治水史。周围微缩水系环绕,体现了水是文化之魂和尚善若水的包容品德,全面展示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