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饲草产业项目现场观摩会在拉萨召开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饲草产业重大科技专项,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成立了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自治区农牧学院草业学院和自治区农科所草业研究所等区内外多家草业科研单位组成的西藏草业创新技术联盟,团队人员达20多名。到目前,项目累计投入科技经费2600多万元。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项目在牧草引种、选育、高产栽培、饲草加工、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种质资源圃建设及农区畜牧业养殖模式探索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展示项目已取得的成效,进一步督促项目实施进展,自治区科技厅于2014年9月28日,邀请区党委农工办、农牧厅、财政厅、农科院和拉萨市科技局的领导、专家20多名,在拉萨成功举办了项目实施进展现场观摩会。
   会议期间,参会领导和专家在林周县白朗村参观了引进的优质“绿麦草”种植现场和“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种草养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绵羊短期育肥现场。对试种的300亩“绿麦草”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在西藏长势如此良好的牧草。300亩牧草长势均一,平均株高达1.8米,亩株数达23万个,经测产鲜草达3500公斤/亩。项目承担组介绍今年在8个点试种的“绿麦草”都长势良好,其中那曲县草原站试种的长势比林同县种植的还要好,估计产量达3800公斤/亩。参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表示,加大此牧草品种的推广范围与规模。同时,参观了白朗村种草养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绵羊短期育肥情况,观看了养殖场牲畜分栏称重系统演示过程。据了解,该合作社2013年在项目的支持下绵羊短期育肥,96户会员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
   在贡嘎县吉纳村参观了引进的优质“黑饲麦”、青饲玉米、紫花苜蓿等牧草种植现场,参观了“贡嘎县岗堆镇吉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绵羊短期育肥等。参会领导和专家对“黑饲麦”牧草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所种植的100亩“黑饲麦”,除部分因水淹没长势不佳外,大部分牧草长势良好,平均株高1.7米,经测产鲜草产量达3000公斤/亩,种子产量达230公斤/亩。据了解,岗堆镇吉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专项支持下,开展多种经营,2013年合作社纯收入达36万元。
  下午,参会领导与专家一行在区科技厅听取了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汇报会,观看了项目实施宣传片,听取了项目总体实施情况汇报。据了解,该项目自实施以来,除了在优质牧草引种、农区畜牧业养殖方式探索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外,在野生牧草驯化选育、退化天然草场恢复、粮饲复种和青贮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到目前已引种内地优质牧草72种,成功筛选出适合本区种植的品种7个,所选育的西藏野生牧草——“巴青披碱草”,经多年的驯化,人工栽培与繁育技术获得成功,去年在达孜县曲尼巴所种植的100亩“巴青披碱草”,今年亩产鲜草达2200公斤、种子产量达35公斤/亩,今年准备审定此牧草品种。
   参会领导和专家,对饲草产业专项的实施情况高度肯定,并对专项实施提出了建议,要求项目组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力度。区科技厅厅长岗青对专项近三年来的实施情况感到满意。他表示,西藏高原草业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饲草专项与农牧民增收关系紧密,示范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推广上要加大力度,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通过饲草产业专项已经形成了中科院与本土科研院校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注意本土人才培养,稳步持续推进饲草专项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区科技厅副厅长冯楚建对项目的下一步实施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一是要加强经验总结,尤其是平台、机制、协作方面的经验总结;二是要加强模式的推广,总结优良饲草品种的实施区域,研究成功经验的复制模式;三是要加强宣传报道。最后冯厅长鼓励项目组要在做好“十二五”饲草产业项目的基础上,谋划“十三五”草业攻关方向,加强技术研究,加大攻关力度。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会议论坛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