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国家科技奖评审再添新意

国家科技奖评审再添新意

推荐单位考绩效 会评专家首公布(主)


“除常规打分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专家还要对项目撰写审读意见,这在往年评审中只为自然科学奖而设。”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所说的评审变化,是针对有关专家建议,国家科技奖改进了网络初评的评议方式。这既为专家表达评价意见提供方便,也进一步提高了评审的科学性。

初评后,首次采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公布初评结果,并首度公布会评专家名单,提高评审透明度;公示关口前移、公示程序规范、公示内容扩大,逐步完善的公示制度让评审在阳光下运行……这些不断扎紧的评审“篱笆”,不仅让2015年的国家科技奖亮点频现,也是国家科技奖多年得以“保鲜”的秘诀。

那么,在提升评审的透明度的同时,保密性如何兼得?“会评专家名单公布后,并没有专家反映造成什么影响。”邹大挺表示,为增强保密性,网评实行“全盲管理模式”,随机遴选评委,对工作人员隐藏专家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为减少外部干扰,实行一天评审制,视频答辩、全程录像存档,这些措施做到了有效地保密。与此同时,为实现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探索建立公众旁听制。在连续四年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的基础上,初评会期间,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和专家学者代表,到评审现场旁听,并进行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对连续三年无获奖项目的推荐单位,不再直接下达指标;对近三年获奖率低于平均值而且连续两年有形审不合格项目的推荐单位,减少指标。”邹大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把2014年度获奖情况和形审情况作为推荐单位工作质量评估内容,初步建立起与之相挂钩的推荐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以加强推荐单位责任意识,提高推荐工作质量。

在组织工作方面敢于推陈出新,在评审和管理机制上锐意创新,这些革新举措,让国家科技奖朝着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透明化评审的方向稳步迈进。

“在评议方式、流程管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今年的加强和改进体现在五个方面。”邹大挺介绍,一是在网评阶段增加对发明奖、进步奖项目撰写评审意见,供后续评审专家参考;二是会评提前开放评审系统,给予专家更多时间熟悉项目材料,使提问更精准;三是择优动态遴选会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和任务;四是继续组织公众旁听活动;五是扩大行业咨询范围,行业领域覆盖范围比去年扩大一倍。

与此同时,重新修订《初评专家遴选方案》《网络评审封网工作流程》等制度文件,关口前移、程序规范、内容扩大等不断完善的公示制度,确保了评审的每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评审“亮”在制度的阳光下。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