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点

国家高新区成“双创”主要阵地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 崔彩凤 张伟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39.7%以上,新产品收入占全国产品销售收入的32.8%,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其产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因素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我国创新型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带动区域转型升级作用明显

  2015年,国务院批复成都、西安、杭州、珠三角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1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截至目前,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达11个,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146家。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战场,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用日益增强、经济结构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企业率先服务和改变传统行业,推动前沿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智能家居、智慧环境等新兴业态,已成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预计2015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比“十一五”末实现翻番。

  为发挥中关村对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关村联合印发实施《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2015-2020年)》,全面对接支撑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离岸中关村高端互联网服务,带动国内其他高新区产业整体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

  目前,中关村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设立分园。其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中关村“走出去”的首个项目,中关村既向保定高新区输出品牌又负责落地运营。截至2015年11月,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有36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并吸引了众多保定地区以外的科技资源。这些科技资源与保定产业的关联性很大,对促进该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新技术对唐山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样明显。据唐山高新区负责人介绍,唐山高新区很多自主研发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正在加速实现产业化,直接带动了当地煤炭、钢铁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些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例如,开诚集团自主研发的矿用潜水机器人、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等项目,其技术不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实现了产业化,对煤矿安全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双创”加快科技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支点。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双创”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个共性路径,国家高新区众创空间建设日益蓬勃。

  2015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新成立众创空间33家;成都高新区新增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0家;石家庄高新区涌现出9家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天津高新区现有30家众创空间,未来将在此基础上探索建设3.0版众创空间及国际众创空间等新业态,加快推广众创、众筹、众包和虚拟双创社区等新模式。

  目前,我国拥有各类众创空间超过2300家,与现有的2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形成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培育上市和挂牌企业60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80万人。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众创空间、孵化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当这些企业从这些载体中走出来,该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地方该如何发挥这些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从而加快科技创新?

  天津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真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才能将创新落到实处。国家高新区在这方面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如天津高新区着力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共生共荣的生态圈。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源地的先发优势,建立了中小企业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出台了一批普惠式的引导与支持政策,培养了一批“科技小巨人”,为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提供了支撑。

  为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天津高新区系统构建科技金融、产业信息交流与对接、创新创业辅导、国际产业创新交流四大平台,既实现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又为“双创”提供强力资源支撑,形成了“产业+双创”深度融合的天津特色。

  跨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升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015年,国家高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为促进区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上海张江高新区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联合武汉东湖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发起成立了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构建了园区协同发展平台;牵头组织推进了“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建设;积极支持上海张江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张家口上海“北方硅谷”建设,先后为张家口市导入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沿轴向布局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京保石集成电路、智能硬件和高端制造产业带,京唐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带,培育特色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共建园区建设。支持成立“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领创空间”,打造区域合作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在国家高新区自发进行合作的同时,科技部火炬中心也对此进行了指导。如,组织形成了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15个产业集群代表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了生物医药行业协同发展的《本溪宣言》;“京津冀”、“东三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区域协同会议召开,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在泉州市组织召开“装备制造+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现场会,在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跨区域跨行业协同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在此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2016年,科技部将继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按照“东转西进”原则优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强化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国的发展格局。依托创新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和区域代表性强的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培育郑洛新、沈大、山东半岛、福夏泉、合芜蚌、宁波、重庆等示范区,同时积极推动省级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农业高新区,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建设,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180628014711.jpg

  官方微信